路遥说: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丧气。
人生总是不如意,生活艰难、压力山大,尤其是人到中年,我们更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畏艰难险阻,去克服一切困难,对生活报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快乐的走下去。
那么,人到中年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
有位作家这样形容:“这是一个最好的年纪,也是一个最坏的年纪;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黯淡的季节;这是失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
中年,是容易焦虑和迷茫的年纪,身体开始走下坡,生活的负担却越来越重。
在这个阶段,就像是马拉松的中场,承接着上场的疲倦和辛劳,也衔接着下场的惊喜和辛酸。
于是,步入中年,有些人害怕了,裹足不前,安逸现状,让日子越过越糟。
然而,总有一些人不怯场、不抱怨,只于岁月苦海中默默沉淀,脚步更加坚定自如,生活便越来越好。
在年华殆尽后,他们之所以开启了人生的高度,最大的功臣就是热情不减,自信仍有。
有位哲人曾说:“永远用宝石般的热情去对待生命,并保持这种高昂的境界,便是人生的成功。”
当我们对生活保持热情,生活就会起伏有看头,人生就会变得壮阔。
作家王蒙就是一个对生活始终保持热情的人。作家铁凝曾称赞他是个“高龄少年”,耄耋之年,还能像少年一样,对什么事都充满热情。
写作之余,王蒙喜爱游泳,练出了六块腹肌,笑称自己是“耄耋腹肌男”;
他还乐于参加一些非常流行的谈话节目和文化交流,和年轻的嘉宾沟通起来,毫无障碍,聊得非常起劲。
他每天坚持写作5小时,走路7000步,唱歌45分钟,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在看看微信、晒晒步数、追追剧中,变得丰富多彩。
而在疫情期间,他又乐呵地给自己增加了一项——看电视三个小时。
就这样,王蒙年纪越大,反而活得越有声有色。
王蒙耄耋之年尚且朝气蓬勃、热爱生活,中年人又怎能老气横秋、消极遁世?
人在小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人在少年的时候,糊里糊涂的也能混过去;人在老的时候,很多事都无能为力,所以也就“听天由命”了。
唯独中年不能混,因为你要养家糊口,你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你要在社会上立足,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一切,都需要你有足够的实力才行!
除非你有个好家庭,你的财富可以让你衣食无忧,或者是你无欲无求,就想一个人快快活活地度过一生。
人到中年,其实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恰逢好风自在吹,仍需要把心中的希望点燃,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生命的热情之火经久不熄。
这个时候,活的是一种心态,只要心不老,生活一定会有滋有味。
请静下心来韬光养晦,不减热情、迎难而上,继续完成没有完成的事情。
723年,不满二十岁的高适,满怀着闻达于天下的野心来到长安。
高适家境贫寒,靠着亲戚朋友的接济和几亩微薄的田产,得以完成学业。
别人问他,家里都穷的快揭不开锅了,读书有什么用?他的回答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人到中年,高适依然一身布衣。科举的失利,生活的苦难,不仅没有磨灭他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47年,一首《别董大》传遍了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此时43岁的高适,才成为名满天下的大诗人。
749年,高适已经45岁。睢阳太守张九皋终于发现,在他眼皮子底下呆了很多年的这个农夫,居然是一颗沧海遗珠。随即,他将高适分配到河南封丘做县尉。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日复一日的程序化工作,与高适的宏图大志相差实在太远。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拍马屁”不是他的特长,更别说让他鱼肉乡里了。
于是,高适转身离去,没有半点犹豫。
一个人生上半场都快走完的中年人,辞职以后还会有什么作为?
高适的回答是:当兵!
高适从官场退下来后,刚巧赶上了“安史之乱”。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那些年,高适读的书里面不仅仅是经史子集,还有兵法修列。
在大军溃败、主将投降的情况下,高适独自杀出重围。当着皇帝的面陈其要害,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此后十多年,他在大大小小的平叛战争中屡立战功,从一个诗人终成一代名将。
三代皇帝对高适恩宠备至。玄宗任命他为侍御史,肃宗让他出任蜀州刺史,代宗更是让他执掌剑南,加封渤海县侯。
《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汪曾祺说过:“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是啊,现如今寒冬过去,春回大地,阳光正暖,花儿又开,多么美好,多么祥和。
这个世界是这么的爱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雀跃起来,激情满怀去拥抱生活。
所以,虽人到了中年,但热情不能减,我们要认真把握好当下每一天,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努力去书写明天的精彩。
上一篇:爱到深处是成全
下一篇:人到中年,练好“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