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难题,你是选择前进,还是后退?
相信很多人心里想的都是前进,但是实际行动中还是有不少人会选择后退。
毕竟比起迎难而上,选择后退压力没那么大。
在我们的认知里,勇往直前的人才值得称赞,可能有人会说,后退是弱夫,不应该提倡。
但是,知难而退就真的错了吗?
其实不然,生活的阅历告诉我们:知难而退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智慧!
正如亦舒曾说过:“知难而退,未必是觉得应付不来,即使做得如鱼得水,也需付出重大代价。”
网上有个讨论:“为什么年纪越大,越没有魄力和勇气呢?”
在众多的答案中,有一个回答很精辟:“换个角度看是趋于稳健了,毕竟踩的坑多了,自然就谨慎一点。”
人的一生,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呢?
贾平凹在《五十大话》里写道:“当五十岁的时候,不,在四十岁之后,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俗话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中年,是人生长河的分水岭,生活的压力和职场的内卷总会侵袭不堪负重的心。
人到中年,已经没了年轻的资本,没有足够健康的体魄了,生活也不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
每天一睁眼,身边全是要依靠自己的人,背负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年轻时想改变这个世界的勇气,也逐渐转变为向这个世界妥协的无奈和不甘。
当你遇到一些困境、坎坷、挫折时,便会感觉力不从心。
这个时候,如果已无法激流勇进、迎刃而解,那也不要自怨自艾、坐以待毙。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一步海阔天空。知难而退,其实就是中年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年轻时,也许你曾立下大志向,一定要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赚很多的钱,做有用的事,过富贵的生活。
但是,人到中年后,当梦想被现实击碎,就尝试着和自己和解吧,学会不纠结,不抱怨,不拧巴。
有一种勇敢叫知难而上,也有一种睿智叫知难而退!畏难而退是退缩,但知难而退是明智。
因为一个人只有清楚自己真正能够做什么事,不在不适合的事情上纠缠,与自己较劲,才是最大的聪明,也才能取得成功。
人到中年,选择知难而退,不是我们“怂”了,而是我们“懂”了,懂得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坚持,懂得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好。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大公司的一个高管做得好好的,有一天却突然申请退到二线当技术顾问了。
这个决定,惊呆了公司不少人。
年轻时,这位高管为了从底层往上爬,带着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狠劲,接受过很多在旁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为公司创下了不少傲人的战绩。如今,说退就退,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于是,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为了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吃不消了,人到中年,还是命最值钱呀!”
他说的确实也是大实话。这些年,他一直处在高压的工作状态下,加班加点是常态。
有一次,因为过度劳累,他病倒了,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
那个时候,他深深地意识到,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他倒下了,整个家就塌了。
适时从高位上退下来,不仅是给自己的身体一个交待,更是给家人一个交待。
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服老、不得不服输。
因为人的身体就像是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如果超负荷运行的话,迟早是会沉船的。
特别是在中年阶段,背负的东西本来就多,稍微有点差池,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所以,在面对无法完成的任务,或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时,选择退,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一种自我保护,这才是明智之举!
很多时候,知难而退不仅是为了给我们自己减压,更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地活着。
人到中年,想要减压,得到幸福,就必须学会“止损”,不该做的不去做,不该要的不能要,才能过得轻松自在。
在热播剧《都挺好》里面的苏明成,心血来潮、胃口很大,瞒着妻子和上司一起投资公司。
他原以为可以大赚一笔,怎么也没想到竟被开发商给骗了。
对于上司来说,只是失去了一小部分的钱财,可对于苏明成来说,却是失去了小半辈子的积蓄。
后来,妻子离开了他,他才追悔莫及。
人这一辈子,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机遇,但机遇总是与风险相伴相生的,在选择抓不抓住的时候,要懂得和家人商量对策。
商量不但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止损。否则,猛打猛冲、独断专行,就会得不偿失、狼狈不堪。
人生短暂,步步惊心,稍不留神,满盘皆输,我们没有太多的机会试错。
所以,对于专注于过好下半生的中年人来说,知难而退并不是胆小怕事、不思进取,反而是最高的智慧、最好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