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做阅读题,《哈萨克的转场》里那句“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我反反复复在心里念了好几遍。小时候问过爸爸为什么不能继续呆在乡下住,他的回答大概也是如此,水稻正在缩减,田鱼很难养了,磨柴刀的石板早就不知道丢到哪去,他问我你还记得怎么生火吗?我踌躇半天,憋不出答案。
但我还是想回去坐在田埂上,用芦苇草无聊地在空中划大字,脚边的水洼像镜子碎片洒落在绿地上,映着黄昏好像另一片天地。看老牛上牙磨着下牙,有节奏地晃着尾巴。好像我幼时的美好,都被磨杵磨碎撒在那些邻居种的黄瓜,埋在火坑里的红薯,水缸里鱼儿摆出的水花里了。
文章最后抛出了一个问题,房子星罗棋布的城市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我在乡下也并没有呆多久,却也升起了这样的问题。城市里形状相似的盒子便是我的屈身之所吗?但也许是因为我还小时不明白乡村的辛劳,把那山涧的黎明当做了只可无限向往,不可接近半步的美好的魅影,当做舒缓自己身陷桎梏的痛苦的一丝光亮罢了。
上一篇:人生要有追求,但不能苛求
下一篇:不必羡慕别人,自己也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