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二,天朗气清,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北岭村大屋吴庄隆重举行重修清惠堂吴氏宗祠落成庆典活动,这既是清惠堂吴氏的盛事,也是整个湖北吴氏家族的喜事。来自全省各地的吴氏宗亲会代表和清惠堂吴氏东西十房宗亲
蓉湖吴氏宗祠位于无锡惠山区玉祁街道蓉湖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占地面积2133平方米,建筑面积1262.4平方米,是江南各氏族中最大宗祠之一。元代前“吴氏宗祠建于延陵、梅里、申浦、阊门凡四所”,此则系始祖泰伯公第九十二世孙吴壁公
位于张槎街道东鄱村,吴氏五世祖云朝公之四子月廉、西庄、清居、敬庄齐心合力,在原寺边村(即今聚边村)兴建“吴氏宗祠”堂号“绍德堂”。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扩建、大修。面积800多平方米。吴氏宗祠正座设一神楼,高一丈多,宽三尺余,长一丈余。
大理吴氏中宅祠堂,始建于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至今已有960多年历史。“大理”二字来源于宋王朝嘉封吴毂公为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官署名,中央司法机构),宋景祐元年(1034年)又赐封其父崇煦公为大理寺评事而得名。“中宅”二字意为吴氏后代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以表尊敬祖辈。
貂峰吴氏宗祠,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貂峰村。始建于明代,据说为明嘉靖帝国师吴大田所建造,内有金阶丹墀,规模宏大。广场门前有古井,正门前上方悬掛“吴氏世居”,为明探花郎朱迷祚手书;正厅后堂悬掛“黉宫师表”。貂峰吴氏宗祠为仙游县貂峰村一座吴姓家族宗祠建筑。
坐落在北岸村中央的吴氏宗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三进五间的祠堂在皖南仍属罕见。门庭为五凤楼,八自墙须弥底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中进亨堂之月梁,楹柱粗硕宏大。檐前由黟青石栏、望柱头刻有石狮。
贵州省锦屏县映寨村吴氏宗祠在映寨村吴氏族人及映寨吴氏各分支族人的大力支持,经所有在场族人的鉴定下于2022年10月20日,映寨吴氏宗祠重建(维修)筹备工作组确定施工方案,...
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省行政学院学哲学用哲学专题研讨班的学员40多人来到泉州吴氏合族大宗祠参观研学,了解吴氏合族宗祠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情况,并与泉州吴氏宗亲代表共同研究学习吴姓氏族的优良传统家风家训。
泰伯79世孙吴法猷次子吴发开,育有四子:长子吴显荣、次子吴华、三子吴富、四子吴圣。越三世,曾孙吴德开(字承贵)为朱坊塘背吴氏始祖。于清康熙初由瑞金迁徙到南康朱坊埠聂屋坝塘背开基立业。至今300多年,传15代,现有人口500多人。
昌溪吴姓郡望溯其源 吴氏本姓姬。帝尧时,后稷教民稼穑,举其为农师;后有功于天下,帝舜遂封之于邰,号曰后稷,姓姬氏。至周时,姬氏衍至泰伯,其后嗣周章因有功,被武王封于吴国,遂以国吴为姓,尊泰伯为吴氏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