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故事 > 人物传记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宣大总督——吴孳昌

       吴孳昌出身于河南光州固始县吴氏望族,这一家族自明末至清末人才辈出,共涌现出二十余位进士,堪称甲科世家,为吴孳昌的成长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家族中,父辈与伯父辈皆有出众之人。父亲吴大白虽未在仕途上留下过多显赫事迹,但秉持家族学风,注重子女教育。伯父吴大朴(1594—1641)更是家族的杰出代表,于天启二年(1622)考取进士,此后历任无锡知县、刑部主事、庐州知府等职。吴大朴为官期间,以断案宽仁、治政惠民而闻名,在抵御流寇的战斗中,因过度劳累殉职,后被追赠太僕寺卿。伯父的品行与事迹,对年少的吴孳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他日后求学与为官的榜样。

       受家族浓厚学风的熏陶,吴孳昌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与才华,七岁时便能提笔作文,文学功底远超同龄人。弱冠之年,他便顺利登科第,开启了自己的科举征程。

       崇祯九年(1636),吴孳昌凭借扎实的学识考取举人,初步在科举场上崭露头角。崇祯十三年(1640),他更进一步,成功登科庚辰科魏藻德榜三甲第十六名进士,正式踏入仕途。朝廷授予他河间府推官一职,并下旨令其由原名 “吴伐” 改名为 “吴孳昌”,这一改名也象征着他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

       崇祯十五年(1642),吴孳昌以河间府推官的身份主持山西乡试。在此次乡试中,他秉持公正、严谨的原则,慧眼识珠,选拔出了诸多有识之士,其中便包括后来成为名臣的魏象枢(敏果公),吴孳昌也因此成为魏象枢的座师。他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出色表现,广受赞誉,进一步彰显了其卓越的识人之能与公正的处事态度。

       清入关后,先设置了顺天、天津、保安、宣府、登莱等处巡抚和天津、宣大山西总督。顺治元年任命吴孳昌首任山西总督,吴孳昌对地方性事务较为熟悉,故而被清朝加以重用。1644年,大顺军余部对山西虎视眈眈,时刻窥伺着这片土地,吴孳昌多次紧急上奏朝廷,飞章告急称 “闯贼欲渡河复攻山西”,请求清廷迅速派驻八旗兵增援,以抵御大顺军的进攻,保卫山西的安全。宣、云两镇的士兵已长达半年没有发放军饷,导致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边防的稳固。

       面对这些困境,吴孳昌并未退缩。他上疏清廷,详细陈述军队军饷匮乏的实际情况,并提出 “按月发饷固军心” 的解决方案,提升军队的战斗力,进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危机。然而,当时清初财政状况窘迫,这一合理方案未能得到朝廷解决。

       七个月后吴孳昌被革职。革职之后,吴孳昌心灰意冷,选择弃官隐居于蔚州(今河北蔚县)。幸运的是,他当年主持山西乡试时选拔的学生魏象枢,始终铭记师恩,为他购置了居所,并承担起赡养他的责任,让他得以在蔚州安稳度日。

       在隐居期间,吴孳昌并未完全沉浸于失意之中,而是与同乡江桂、许汝都等人结为诗社。他们常常一同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在山水之间吟诗作赋,以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遗憾的是,吴孳昌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大多散佚。


上一篇:吴象鸿传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