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祭祀礼典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一年一度的深圳南园吴氏宗亲祭祖活动

       广东深圳南山区的名称得自位于蛇口的海拔三百多米的南山,南山与香港屯门的九迳山隔海相望。在南山北麓的是南山村(也称陈屋村),在南山村以北,与南山村毗邻的,是南园村,这里是吴氏族人的聚居地,也称吴屋村。

       2024年10月20日,是重阳节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南园村的一千一百多位吴姓族人,与出自南园村的一千五百多位香港吴氏宗亲的部分宗亲,以及南园村吴氏祖籍地(广州增城石滩镇)的吴氏宗亲,进行祭祖活动,相聚在吴氏宗祠前的广场上和吴氏宗祠里面。

       据介绍,南园村吴氏祭祖已经被列入南山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始建于明朝第十位皇帝(正德年间),重修于清朝第八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 道光年间)的吴氏宗祠,被列为南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一年一度的深圳南园吴氏宗亲祭祖活动

南园吴氏宗祠

德馨堂

一年一度的深圳南园吴氏宗亲祭祖活动

       在南宋的第二个皇帝(也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后裔中第一个当皇帝的人)在位期间,居住在广东增城石滩的吴洪渊在内廷(也就是皇家后宫)的翰林院任职,他欣赏南头半岛的优美、于是在这里安家,后繁衍为南园吴氏。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去世后,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之后北宋的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裔,直到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也是赵光义的后代,但是自从长相非常象赵匡胤的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派遣金国大将完颜宗弼<金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之后,受到惊吓的赵构在建立南宋之后,将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后裔,所以南宋的第二个皇帝是赵匡胤的后裔。此时,南宋的皇宫后院之内,赵构的继室吴皇后仍然健在。这也是吴洪渊在皇家后宫翰林院任职之时。

       此时的南园属于东莞,而在这之前,这里属于增城,更早之前,这里属于番禺。(东汉时期,从番禺分出增城,东晋时期,从增城分出东莞,宋朝时期,从东莞分出香山<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市>,明朝初年,又从东莞分出宝安,后改名新安,包括现在的深圳与香港,但不包括现在的深圳大梅沙与小梅沙)。古时东莞以莞香树而闻名,据称,香港之名,就是来自于莞香。

       在南园村吴氏宗祠西南方向一百多米处,是一座镇国将军祠,这座将军祠供奉的是南园吴氏的先祖之一吴应雷(增城雅瑶乡人),在北宋第七个皇帝宋哲宗年间,吴应雷求雨有功,死后追封为镇国将军。吴应雷的墓还在增城。后来,吴洪渊迁居南园,之后就在南园设立了镇国将军祠。(在镇国将军祠东南方向约一百米处,是双洲吴公祠。)

       南园吴氏族人历来重视读书。史料记载,从南园始祖吴洪渊开始,宋、明、清三朝,到吴氏二十四世,在朝为官或考取功名者共有101人。其中有深港地区唯一有据可考的“解元(明朝万历七年的科举乡试第一名)”吴国光,目前南园村内仍然保留有解元祠,与吴氏宗祠一样,属于南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吴国光曾任浙江乐清县令,罢官回乡后,受新安县令聘请,参与纂修《新安县志》,于万历十五年(1587)病逝。

一年一度的深圳南园吴氏宗亲祭祖活动

       南园村的南园小学(现更名为南山小学),主要由出生在南园村的荷兰华侨吴登良等人在民国时期捐资修建,是当时宝安县唯一的洋房小学。目前这里设有长约三公里的登良路,连接着科苑南路的深圳人才公园与南新路。

       新安县(包括现在的深圳与香港)设立于明朝万历元年,新安县的设立也与南园吴氏先贤有关。南园村的吴氏宗亲吴祚,于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向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刘稳提出设立新县,以防倭寇,第二年,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新安县正式从东莞分立出来。  

       据记载,清朝末叶,已有南园吴氏族人在香港开办船馆。二战结束后,在香港的南园人吴毓南开设了“海昌船务公司”,代理各船务行航的轮船数十艘。另外还有“合安”“两仪”两所船务公司也是南园吴氏族人开办。南园吴氏开拓进取精神可见一斑。

一年一度的深圳南园吴氏宗亲祭祖活动

       而且,南园吴氏的团结精神表现在:三家船务公司都规定,凡来自南园村的吴氏后人,一律优先接纳为船员,船员的收入远高于在家务农。当时,南园村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男丁随船到境外。有在荷兰登陆的,留在当地经营餐馆或杂货店。还有美国、澳大利亚登陆的,也扎根于当地。据统计,到1990年代,在荷、美、澳三地的南园吴氏族人已超过千人,加上港澳地区的两千多位南园吴氏族人,在海外的人数远远多于现在的南园村吴氏族人的人数。

一年一度的深圳南园吴氏宗亲祭祖活动

       如今,人们看到,在南园村以东约两公里处,是腾讯滨海大厦,在腾讯滨海大厦以东约一公里处,是百度大厦。南园吴氏宗祠是在四周的楼房与旧屋的包围之中,但是留守南园的吴氏族人也带着新时代的气息,走向新的征程。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