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祭祀礼典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简易挽文6吴衍标编著

六、学习优秀挽文

(一)伟人写的挽文

 毛泽东声泪俱下祭母文

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这个名字被斯诺译成"文其美"。然而,如此文雅的名字并未能改变她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家妹出身.文七妹15岁从湘乡娘家到湘潭毛家,过着操持家务、侍弄菜园、相夫教子的日子.但她心地善良,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穷苦人。在她的影响下,少年毛泽东学会了关心、体贴、帮助别人,尤其是穷人。毛泽东的父亲却不赞成这种施舍,因此常发生口角.毛泽东生前回忆往事时常说:“我家分成两‘党’。父亲一人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及弟弟组成。”

  毛泽东说,父亲要求他早日自立谋生,学会赚钱,母亲则支持他外出读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1918年秋,文七妹身患结核性淋巴炎,曾住娘家治疗。准备离乡赴京谋职的毛泽东特地觅得一方,抄寄他的舅舅,嘱托“如法诊治”。次年春,毛泽东在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时,接到母亲病重的家信。他立即赶回家乡,把母亲带到省城长沙就医,亲侍汤药。而此时的毛泽东置身于革命洪流,终日奔忙。文七妹病势稍缓,就要返乡,毛泽东又带她和两个弟弟到照相馆合影留念。这年10月,毛泽东正领导学生罢课驱张,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书。他忧心如焚匆匆交待后,便领着小弟泽覃赶回韶山冲。谁知待他到家,母亲已入棺两天了。面对幽幽青灯,毛泽东放声恸哭,昼夜守灵。他席地而坐,含悲忍痛写下了414字的《祭母文》,详尽地追述母亲的高风亮节与爱子情深: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庻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饰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凄风苦雨隔不断毛泽东对母亲的怀念。1921年春、1925年春夏之交和1927年初,毛泽东先后三次回到韶山冲,都到父母的坟前凭吊过。建国后,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再回到韶山冲,又一次到父母坟前垂首凭吊。他接过随行人员采来的几束野花,献给父母坟前,深深鞠了一躬。

                                                                   (摘自《世纪风采》) 

 

    

毛泽东为母写的挽联:

 

⑴ 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绋,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⑵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毛泽东48年为续范亭写的挽联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    公胡莪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    人尽含悲

 

毛泽东为王尔琢写的挽联

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做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使方休!

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生队分队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26团党代表。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25师74团参谋长。同年8月率该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参加三河坝战斗后随朱德、陈毅等转战闽粤赣湘边,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率28团英勇作战,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成为纵横井冈山的一员骁将,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飞兵二十八团”的佳誉。同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摘自《永远的丰碑》

 

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联

   

1938年3月,延安军民集会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的前一天深夜,毛泽东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让郭沫若书写后,挂在会场里面,对联是: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联语把大会的两个主题,恰当地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用问答方式,生动而巧妙地表达了孙中山国共合作的正确政策及其基础,指明了抗日战争必胜的原因。

 

毛泽东挽王铭章将军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1938年3月,国民党陆军第二十二集团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后代理军长)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与日军浴血奋战三昼夜,使部队争得时间在以后的台儿庄会战中取得胜利,而王铭章本人却于3月17日因城破与全师将士殉难。在武汉,国民政府举行公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它领导人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联名送了这幅挽联。

 

毛泽东挽郭沫若父郭朝沛先生联

先生为有道后身,衡门潜隐,克享遐龄,明德通玄超往古;

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

郭朝沛,字膏如,四川乐山人,早年失学,从小经商,终生为家业奔走,在儿辈教育上很费苦心,为人乐善好施,行医治病,乡中公益事业率首倡成,在当地声望很高。1939年7月3 日,在四川乐山老家病逝,享年86岁。郭沫若当时在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毛泽东和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以“世侄”名义联名送了这幅挽联。

 

毛泽东挽平江惨案死难烈士联

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

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这幅对联见之于1939年8月13日延安《新华日报》。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奉蒋介石密令,勾结地方反动势力,派兵包围新四军驻平江嘉义镇的留守通讯处,惨杀新四军上校参议涂正坤、八路军少校罗梓铭等人,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平江惨案。在延安南门外体育场举行延安各界人士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毛主席出席,发表了《用国法制裁反动分子》(即《必须制裁反对派》)的演说,并送了这幅挽联。

 

毛泽东代中共中央撰挽平江惨案死难烈士联

顽固分子,罪不容诛,挟成见,作内奸,专以残害爱国英雄为能事;

共产党员,应该警惕,既坚决,又灵活,乃是对付民族败类之方针。

这幅毛泽东代中共中央撰写的挽联,也写于1939年8月1日,悬挂在当时延安举行的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会场上。

 

毛泽东挽杨裕民同志联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时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上,于先生犹见典型。

1939年7月21日,原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总部干部杨裕民,因长期转战,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八路军总部由朱德总指挥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写了这幅挽联。

 

毛泽东挽蔡元培先生联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3月7日毛泽东特向蔡元培家属致唁电:“子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遽归道山,震悼曷极!”4月14日延安文化界在中央大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送了这幅挽联。还有挽词是;“老成凋谢”。

 

毛泽东挽徐谦先生联

`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

死生同慨,团结须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

1940年9月26日主张抗日与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元老徐谦在香港病逝,追悼会上,毛泽东送了这幅挽联。

毛泽东挽张冲先生联

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

斯人独憔悴,始病热,继病疟,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

1941年8月11日,西安事变后在国共两党谈判中担任过国民党代表,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作过许多有益于人民工作的张冲在重庆病逝。13日,毛泽东特向张冲家属发唁电:“惊闻淮南先生逝世,至深哀悼,特电致唁。”1941年11月9日,在重庆夫子池新生活运动服务所举行追悼会,毛泽东等七名中共参政员送了这幅挽联。

 

毛泽东挽刘志丹同志联

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1936年10月红军东征期间,刘志丹同志在山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后葬于陕西子长县瓦窑堡,为了纪念刘志丹,1936年党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1941年开始兴建陵园。1943年5月,刘志丹墓由瓦窑堡迁葬于志丹县新建的陵园内。5月2日,刘志丹灵榇在志丹县举行公葬。毛泽东为新建的刘志丹陵园内的纪念碑题字,正面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题写碑文:“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并写了这幅挽联。

 

毛泽东挽蔡和森、蔡畅母亲葛太夫人联

老妇人,  新妇道;

儿英烈,  女英雄。

葛太夫人指葛健豪(1865年—1943年)原名兰英,湖南湘乡荷叶(今属双峰县)人,蔡和森、蔡畅的母亲。一生刚毅坚强,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49岁时就读于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后在家乡创办湘乡县立第一女子职业学校,54岁随蔡和森、蔡畅赴法国勤工俭学。59岁时回国在长沙湖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校长。1943年3月16日逝世,享年78岁。毛泽东送了这幅挽联。

 

毛泽东挽朱德母钟太夫人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钟太夫人(1858年—1944年),朱德的母亲,一生勤劳俭朴,家境贫寒。生有13个子女,只成活8个,朱德排行第三。为人忠厚善良,鼓励和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1944年2月15日在四川仪陇逝世,享年86岁。噩耗辗转传到延安,在延安纪念“三八”节的大会上,蔡畅宣布了这一消息,号召妇女学习钟太夫人劳动终身和勤俭持家的精神。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一千多人在杨家岭大礼堂举行了追悼朱德母亲大会,毛泽东出席,并送了这幅挽联。

 

毛泽东挽彭雪枫同志联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明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山河,正待从头收拾,熟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在河南夏邑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追悼彭雪枫大会,毛泽东出席,并与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等联名送了这幅挽联。

 

朱德挽黄公略联

广东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朱德为他两个弟弟牺牲写的挽联

虎斗龙争,拼将热血扶局危

兄存弟死,誓把余生靖险途

 

贺龙与李井泉共为续范亭写的挽联

十载共艰辛,方兴大业垂成,胜利在望,何期一病竟千古;

三军齐痛苦,誓将帝国驱逐,蒋贼歼灭,清平六合慰重泉。

 

孙中山挽秋瑾联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陈毅哀悼亡妻肖菊英的诗

泉台幽幽汝何之?

检点遗篇几首诗。

谁说而今人何在,

依稀门角见玉姿。

这首诗是陈毅哀悼亡妻肖菊英的。肖菊英是江西信丰人,1930年初夏,陈毅任红二十二军军长,并兼任在信丰县城办的红军干部学校校长。肖菊英正好在红二十二军司令部担任秘书。

1931年,肃反扩大化,波及到陈毅。当时赣西南特委驻在兴国县城刘氏宗祠大院。一天陈毅接到通知,要他到吉安开会,他深情地对肖菊英说:“此行吉安,凶多吉少,若有意外,你还年轻,可以走自己的路,但不能离开革命队伍喽!”肖菊英痛苦地依偎在陈毅的怀里,低声说:“我等你平安回来。”离别时,陈毅又叮嘱肖菊英:“三天人不回,必有信;不见信,就难免出了事喽!”说完,他就跃上马背,带着两个警卫员向北奔去。陈毅原本能如期归来,未料途中遭到白匪袭击,马被打死,他只好与警卫员绕道步行返回兴国。等到陈毅回来时,肖菊英因误认为陈毅已死而跳井自尽了!悲痛之余,陈毅深夜冥思,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悼亡诗。

 

陈毅为妻赖月明写的诗

赖月明担任兴国县委妇女部部长,不久,县委书记江由宗叛变,整个党组织遭到破坏,赖月明也被捕。在一个姓方的地主逼婚时,他跳了崖!陈毅获悉这个消息后,夜不能寐,悲痛地写下了《兴国旅舍》诗一首:

兴城旅夜倍凄清,

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

阿蒙愧负故人情。

以后人们读到此诗时总觉得不解,陈毅写此诗是1937年10月4日,即农历九月初一,那天晚上通夜无月光,他的窗前哪来的“透月明”?其实这里的月明,是指赖月明。

1972年1月,陈毅逝世的讣告发布后,国内外唁电纷纷发往北京。其中有一封唁电来自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乡,具名:赖月明。原来赖月明当时没有死,她跳崖后,侥幸掉在树枝上,保全了性命。她连夜逃离了兴国。以后她爬山越岭,涉水过河,躲草茹棚,睡野猪洞,饱一餐,饿一天,辗转来到于都县仙下乡。有位农民救了她,她改名换姓安下了家。

时隔30多年,赖月明从生产大队的扩音喇叭里听到了陈毅的讣告。当有人把陈毅那首《兴国旅舍》念给他听的时候,他泪如雨下,抽泣着说:“他在想我,我也想他,是残酷的战火拆散了我们这对亲密无间的伴侣啊!”

 

陈毅挽开明绅士韩紫石联

贤哲云亡,念江南危局,藐藐吾怀若有失;

民心未死,忆商山故迹,悠悠君恨不难平。

1940年,陈毅率新四军东进抗日,在江苏省海安县结识了原江苏省长,开明绅士韩紫石,交往不久,两人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41年秋,韩紫石不愿为汪伪服务,被日寇杀害了,陈毅写下了一副挽联悼念故友。

 

叶剑英挽平叛“香州兵变”牺牲烈士联

好气贯苍穹,英魂有恨填香海;

伤心悲世道,吊客何堪问佛山。

1925年,叶剑英在任孙中山的独立营的营长时,率部队讨伐陈炯明策划的“香洲兵变”.平反结束后,叶剑英为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撰写了一幅挽联,命人镌刻在掩埋烈士忠骨墓亭的廊柱上。

             一老帅悼念周恩来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走了。后来到清明节,为了纪念总理,到处是花,到处是对联,其中有一幅是一位老帅写的,当时把它抄下来留作纪念的。现转抄如下:悼念周恩来同志。伟人长睡,巨星中天坠。哀乐低回灵车队,百里众相随。云帐铅灰,天路逶迤,不见总理归。足顿胸捶,泪纷飞。建党勋奇著,创军历殊伟。二万五千里,征战披甲盔。破重围,重庆不惧临危。陕北大军指挥,荡涤污秽,大河上下尽朝晖。万隆大会立新规,赴苏斗修魁,针锋相对。真理高,凯歌回,斥林陈魁鬼,江山色未褪。反霸连五洲,驱蒋复谋位,五亿震风威。运帷幄,端平一碗水。安定团结,国生辉,不知劳苦,说笑谐诙。现毕生精力鞠躬尽瘁,青史永垂。三拜长跪,心往神追,痛忆教诲。学品质高贵,奋臂遗志追。(摘自表哥高贯中《脚印》一书)

冯玉祥为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的挽联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军队向我驻守宛平城的第29军武装寻衅,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

此前,宋哲元军长为回避日寇以交涉为由的频繁纠缠。正借探亲为名在山东老家暂住。佟麟阁作为第29军在北平的最高将领,在大敌当前的危急关头,毅然命令部队奋起抵抗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大战重创日军,不幸佟麟阁将军,在7月28日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45岁。

佟麟阁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1946年7月28日,国民党政府为9年前牺牲的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举行隆重的国葬。在各界送的挽联中,冯玉祥送的是;报国敢云天职尽;

立身当于古人争。国葬后,北平西城南沟沿这段路被命名为“佟麟阁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纪念抗日有功的佟麟阁将军。1979年8月,经邓小平同志批示,中共北京市委追认佟麟阁为抗日烈士,并为烈士整修墓地和立碑。1987年3月20日,北京市政府又将烈士墓列为“北京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抗日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佟麟阁将军纪念馆在兰涧沟山坡上的烈士墓旁建成,馆中陈列了佟家后人提供的烈士遗物和烈士铜像,供后人凭吊瞻仰。

摘自《世纪风采》

 

罗炳辉将军的挽父联

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我军著名将领罗炳辉将军。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已经艺术而生动地再现了他悲壮一生和光辉事迹。

罗炳辉将军沙场挽父的感人事迹足以说明这点,1939年秋天,正率部与日寇英勇作战,忽然从家乡传来,父亲病逝的噩耗。丧父之痛,可想而知。可是当时罗将军身负重任,不能返乡奔丧葬父。想到这里,他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哀悼,对敌人的仇恨,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奋笔疾书,写下了一副挽联:

痛吾父幼小困穷厄,尝备炎凉,勤劳七十又六龄,到老来只剩一身孤苦,易篑呼儿难瞑目;

感不孝呈岁事戎机,历尽千辛,转战二万五千里,看今日挥戈大江南北,誓歼倭寇奠先灵。

挽联情真言挚,催人泪下,且文采飞扬,字体浑厚。充分表达了罗将军对父亲的深切哀悼及孝心。

摘自《世纪风采》

 

 

(二)、写伟人的挽文

梁鸿章给孙中山写的挽联

功施于世名登于史先生诚不死矣;民权未申国基未定我辈负有责焉

杨度挽孙中山联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北师大挽刘少奇联

一腔热血荐轩辕,堪为华夏人杰,五十年丰功伟业,永垂青史,有口皆碑;

不尽波涛荡尘垢,公报重慰英灵,十余载奇辱沉冤,今日昭雪,挥泪祭奠。

全国人民挽周总理联

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死哀荣,光耀二十世纪;

八一倡议,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

仲贞子先生挽朱德联

蜀中多胜迹,丞相祠院,工部草堂,元戍故居,异代大名垂宇宙;

天下仰英雄,井冈会师,延安指战,京华秉政,一生伟绩壮山河。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常青315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