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族谱:
六幼村吴氏族志
广东省封开县大玉口镇民进村委会六幼村吴氏族谱,修族志,使子弟明人伦,知世系,敬宗睦族续吾文明家吏也。
始祖本桥公籍本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安塘乡三里村,身出书香门弟,壮怀开拓精神 于明成化元年,借弟本拦、本桂三人跋涉千山万水抵达广东开建(今封开县)。祖又迁居大玉口城围村,进而拓垦西山建宅居,辟田园,蕃后代,如今本桥子孙繁衍西山,成为大族,有德者昌矣!
下面由始祖本桥公从大玉口开始记载;
先祖吴暹,是江西吉安安塘三里始祖,吴暹--至--吴成颉(1200—1400)这段找不到族谱字辈,希望宗亲帮帮忙。吴暹是定厚长子,又名山隐,字唐杰,号隐夫,南宋人,是泰伯82世,江西永新吴氏皙祖14世,其次孙是贵州远口始祖盛公。还知道成颉生绍英,绍英生本桥,本桥公名行是肇,字行是本,据说是1465年迁来广东开建县(今封开县),至今15代,这是得知的所有信息,在这里先感谢各位宗亲了。
先祖吴本桥是1465年明朝成化元年避祸来广东的。
广东省封开县大玉口镇民进村委会六幼村 吴中英
下一篇:会同吴氏宗亲,你在哪里?
晚上好!贵支谱的确有误,我又翻查了当年我所金录之笔记本。贵支确实不是安圹暹公
之后,而是永新瓘公之后,但并非如贵谱所载是瓘公第四子斿公之后,而是瓘公长子游公之后,其世系为:瓘一一游(又名吴仲晃)一一甄(吴致和)一一大章(甄长子,次子机章,三子:嗣章)一一大章生三子:长子:文、次子:礼、三子:文。之后永新支大章名下就无孙子世系载入谱中,估计此时已到庐陵开基了。可能贵支开基始祖为吴文,他当时的开基地点估计也在今官田安塘三里附近,因种种原因,而加入吴暹支,按暹翁支之世系排行入谱,因此,贵宗先公之輩次就当然与我支相同了,我支第22世也确为肇字辈,与贵支肇本公同为22世。因为,不同支,但自愿加入吾支的,历来有之。先前,1929年我支己已年续谱时,就有沙阑一支吴姓(系永新愿公位下)自愿依吾宗所定条件入谱;我宗九六年续修丙子谱时,又有滄田嘉乐堂自愿要求加入我族(但我族历届谱任何一代都无他们嘉乐堂始祖及其子孙等之名,但从团结祥和等因出发,在他们履行了相应条件后,也允许他们这支吴姓加入了我族。贵支与我安圹三里吴氏虽近支不同,但中祖永新晳公,远祖泰伯仲雍二公均相同。我笔记本之内容与《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及永新祖地谱之记载内容一致,应为可信。你们若想依肇本先公之载自愿回归吾安圹三里吴氏宗族的话,请即与本届理事会主席吴芳隆及本届续谱执行主编吴振球联系,你们直接与他们议处。
安塘三里吴氏诚挚欢迎失联宗亲回归祖地!
2025-01-22 20:47:41 回复
既然暹翁是贵支的,那贵支的第六世不是瓘公,第七世、第八世和第九世祖也错了,根据这一世系,你公可能为永新瓘公之后,而不是蒨公之后,我祖为蒨之八世孙,其世系为:蒨一一爕一一师俊一一杲一一尧章一一承泰一一必胜一一定厚一一暹
2025-01-22 19:07:08 回复
你谱有误,如果你出自永新晳祖第六世吴瓘名下,那就并非暹公之后,因我祖暹公(即山隐公吴唐杰)是出自瓘公同胞大哥蒨公之后,瓘公1021年出生没错,此公为永新南唐派,在祖地永新晳祖后裔中官最大,是朝廷要员,我估计他的档案生平资料为朝廷官修,1021年出生应为可信,你可以此为线索查下去,祝你成功。
2025-01-22 18:39:47 回复
华安宗亲,如果你说的情况属实,那贵支与江西吉安安塘三里支,不仅为永新晳公与其十四世孙安塘三里吴氏始祖暹翁之后,亦同为暹公孙子后人,我从事谱谍学习考查考查数十年,现将我所记录整现的部分安塘三里吴氏失联宗亲名单告知,你看看贵支先祖中有否相同或同音异字之名,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吾虽学疏才浅,年近八十,但手头谱谍资科多少还收集了一些,可惜目前本人已中风,行动困难,无法帮你,所幸脑子还清唽,建议你与贵州远口吴氏总祠常务秘书长吴礼宏宗亲联系,请他帮忙查查远口谱,看看是否能找出点名目来。他是个热心人,会帮忙的,更何况,目前安塘三里吴氏正在续修族谱,礼宏宗亲是副主编。总之,我们希望失散失联之宗亲能早日回到体系州来。
2025-01-22 18:21:16 回复
我也是迁衡山一派,也出现过断代的现象,仅找到七代人的名字,生卒年等不详。我房与你房共皙公。
2025-01-22 18: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