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讲堂·康华兰
传播家文化·千里共同途
帮助当代家庭建设家风家训
01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氏家族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 占地约 5000 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 (1118 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 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 340 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长达 168 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历朝表彰的“义 门”中,一般五世、七世就属难能可贵。而郑义门,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 却足足延续了十五世。一个名叫郑琦的老人,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 来到郑家祠堂,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 天实殛罚之”。就是这一声临终前的嘱托,开启了郑氏家族十五世的故事。
家训摘选:
善治家 :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毋昧昧而昏,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
尚节俭 :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害哉!
重教育 :子孙自八岁入小学,十二岁出就外傅,十六岁入大学,聘致明师训饬。必以孝悌忠信为主,期抵于道。
睦乡邻 :里党或有缺食,裁量出谷借之,后催元谷归还,勿收其息。 其产子之家,给助粥谷二斗五升。
崇清廉 :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
02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诸葛家族
诸葛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村域面积 2 平方公里,全村 5 千多人口,其中诸葛亮后裔 4 千多人,为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元代中期,诸葛亮 27 世孙诸葛大狮带领家族迁至高隆岗定居,就是今天的兰溪诸葛村。诸葛大狮亲自设计村落布局,兴建祭祖宗祠,强化家族观念,谨遵祖训,信守家规,使诸葛村逐渐繁盛,成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地,并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家风一直传承至今。
一千多年来,先祖诸葛亮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尤其是他留传后世的《诫子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世子孙。明清两代,诸葛村就出进士、举人、各类贡生 59 人,正七品以上官员 23 人。一代又一代诸葛裔孙秉承先祖遗风,为官者公而明察、廉而生威、严于自律、不受不污,为民者笃守品行、勤劳务实、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发展和创造了许多新的业绩,被世人广为称颂。
明英宗年间天下闹饥荒,饥民遍野,第 32 世孙诸葛吉慷慨出谷 1121石赈济灾民,受到皇帝嘉奖,赐予“敕旌尚义之门”匾额,至今悬挂于诸葛村的大公堂。
诸葛亮的《诫子书》对其后裔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影响并丰富了诸葛后裔的家风内涵。它虽然只有 86 个字,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文中修身养德、静学广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治性等警句精辟深刻、情真意切,是诸葛亮思想和人格的高度概括。对诸葛后裔来说,这是先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据《诸葛氏宗谱》记载,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祖训,自觉遵守、恪守不移,文中所昭示的思想观念也成了后裔族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族中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也均以此为准绳。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 澹 )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03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胡铨家族
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中部,有一座 1700 多年历史的庐陵古镇:芗城(现值夏镇)。古镇里有座古墓,每年,前来古墓拜谒祖先的海内外胡氏后裔络绎不绝。是谁让胡氏后裔认祖归宗?就是这位被文天祥等庐陵先贤奉为学习榜样的南宋著名爱国名臣胡铨。
胡铨(1102 年—1180 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 年)卒,赠通议大夫,谥忠简。著有《澹庵集》等。清朝乾隆皇帝为他重修陵墓,御笔题词“与日月争光”,刻石于他的墓碑。2000 年,江西省新闻媒体选评江西千年之中最杰出的十位历史名人,胡铨被评为“脖子最硬的人”。
五代末年,胡铨一族在芗城开基立业。自胡铨开始,胡氏大振,子孙多以“忠义”自勉,人丁日盛。“自古言之,庐陵胡氏为大族。”如今 ,吉安胡氏有 7 万多人,胡铨家族就有 4 万多人,四海皆有,人杰辈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胡铨家族先人们深知家规的重要,特意制定了《芗城胡氏家规十条》。“家规十条”共有礼让、士习、官箴、表率等十条戒律,包含礼仪教化、为官修德、农桑稼穑、缴纳田赋、禁盗安分等内容,教育子孙恪守道德,修养学识,正心修身,保持节义文章的门风。这十条家规,就是维护家族秩序的法则、教育子孙后代的行为规范,家族每个人必须遵守。
家训摘选:
第二条 士习 士习不端,古今同慨也。乃者盛朝设科,自岁科两试迄乡会场,以文取士,皆以觇其品行经术。
第三条 官箴 凡有隶仕籍者,无论一绾半通,尚各一乃心奏乃绩。以佐圣明,是之谓忠;以绍祖烈,是之谓孝。毋奔竞,毋瘝官,毋觖望。
庶几圣朝名臣,而余姓亦有厚幸焉。
第六条 俗尚 吾族素号节义文章,家有传礼,谨以司马、晦翁二公为法,恪守成法,无或背戾,陨越典章,有愧方家风规焉。
第十条 表率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斯言也,交责之辞也。兹者设立条约,无非为族姓勉以入孝出弟仕忠之义。
胡铨家训 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
04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沈氏家族
汉阴沈氏家族,公元 1461 年,汉阴沈氏始祖沈株山致仕返乡途中,被汉阴的青山秀水所吸引,举家定居在这里,世代严家训、正家风,历经五个多世纪,21 代更替,已扩展为今天近三万人的大家族。如今八代同堂,父慈子孝、膝下承欢,兄友弟恭、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成为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最大的家族。自明朝天顺五年以来,历经 550 多年,沈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世代相传的《沈氏家训》,修身为本、耕读传家,是沈氏族人的传家宝,成为陕南地区传统家规的典范。
翻看汉阴沈氏宗谱家族人物录,发现沈氏先贤清正廉洁、乐善好施的故事层出不穷:明朝嘉靖年间,二世祖沈从儒,富而不吝,乐善好施。汉阴连遭灾荒,他一连三年发粮救灾,出银为百姓纳税。因赈灾有功奖励职衔,授任四川巴川同知,卸任返乡后又出资为百姓建桥三座。
清朝乾隆年间,八世祖沈祖括,先后开辟大河堰渠 4 条,时任知府题赠“泮水钟灵”四字匾额,以表彰他的卓越功绩。抗战期间,十四代孙沈启贤,在陕南举起抗日旗帜,参与创建了“陕南抗日第一军”,因军功卓越,授予新中国开国将军。与汉阴沈氏同宗的浙江吴兴竹墩沈氏,清朝后期族人随宦迁居汉阴数十年后,走出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个大学者。他们是同胞兄弟,世称“三沈”。“三沈”不仅以学术造诣领标时代,更以高洁的人品成为学界的楷模。
家训摘选:
第三条 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庶亲心顺,而兄弟翕然太和,元气岂不在门内乎?
第五条 持家不可不勤俭也。不勤则业荒,不俭则财耗,必也。男耕女织,食时用礼,庶财源开、财流节,仓箱之实基于此矣。谚云:“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
第十一条 交游不可不审也。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否则,必至失身匪类,将犯朝廷之法纪,危累父母兄弟者有之,可不慎于择交者哉!
第十七条 出仕不可不清也。致君泽民,吾儒分内事耳。不思循分尽职,以光前裕后,而贪黩之鄙,夫岂非衣冠之盗贼也哉!
第十九条 奢华游惰当惩也。凡人纵耳目之欲者,每不顾己之身家性命以赴之,将见富贵必失其富贵,贫贱益流为贫贱。故《书》有《无逸》之篇,《礼》载谨省之典,可不念哉!
05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张謇家族
1853 年,清末状元张謇出生在长江口北翼的海门常乐镇一个农民家庭。张謇撰写的《啬翁自订年谱》开篇写道: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五月二十五日,卯时。生于海门常乐镇,今敦裕堂前进之西室。
张謇自幼聪慧,读书刻苦,16 岁时考中秀才。1885 年,33 岁的张謇参加顺天乡试中举,获得第一名。1894 年,清朝政府为庆贺慈禧六十大寿,特设甲午恩科考试,张謇以一甲一名独占鳌头,考中状元。
张謇用实业所得,大力兴办普及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以至大学教育。张謇认为:“一国之强基于教育。”在南通,张謇兴办了中小学校 370 多所,各类职业学校 10 多所,创办了养老院、残废院等 16 个公益慈善机构。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民族工业时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著名史学家胡适评价张謇:“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开路先锋,养活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1922 年 8 月,张謇集 7 位古人的教子警言,书刻于石,作为家诫,希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勉。张謇的《家诫》给张绪武等孙辈和张慎欣等曾孙辈产生的影响都是长久而深刻的。
家训摘选:
我之爱子孙犹如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乃掇古诫子语,书庭之屏 , 俾出入寓目而加省,若先世言行之足资师者,自有述训在。
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汉·刘向
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尚为人师,若能保书,终不为小人。谚曰: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隋·颜之推
凡门地高 , 可畏不可恃,立身行已,一事有失,则得罪重于他人,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易为人所妒,懿行实才,人未信之,少有疵累 , 人皆摈之。——唐·柳玭
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清静为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宋·胡安国
勿妄与人接,只是勤俭 , 循之而上 , 有无限好事,吾不敢言 , 而窃为汝愿之,反之而下 , 有无限不好事,吾不欲言 , 而未免为汝忧之。——朱 熹
上一篇:纪念比干殉国3052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