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吴泰伯 吴国第一代君主。生于商王武丁十年。姓姬 吴氏,名泰伯(太伯)商末岐山(今陕西)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号勾吴。太伯无子,卒后由其弟仲雍继位,吴泰伯被后世奉为吴文化的鼻祖。
一世 吴仲雍 吴国第二代君主。生于商王武丁四十四年。
二世 吴季简 吴国的第三任君主,生于商王祖甲十五年。
三世 吴叔达 吴国第四任国君,生于商王庚丁十三年,生二子,长周章、次虞仲,叔达承袭父亲季简担任吴国君主。
四世 吴周章 吴国第五代国君,生于商王帝乙二十二年,自吴国国君仲雍下传四代至周章,周章在姬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周人的后裔,故名为周章。周武王伐商之后,封为吴国国君,受命主泰伯祀,承泰伯嗣,列为诸侯。此后子孙以国号为姓,此吴氏发源之祖也。
五世 吴熊遂 吴国第六代国君,生于商王纣二十二年。
六世 吴柯相 吴国第七任君主,生于西周成王二十二年位。
七世 吴强鸠夷 吴国第八任君主,生于西周昭王四年,在位五十一年。
八世 吴余桥疑吾吴国第九任君主,生于西周昭王四十一年。
九世 吴柯卢 吴国第十任君主,在位59年(公元前919年―公元前861在位),生于西周穆王二十七年。
十世 吴周繇 吴国的第十一任君主,生于西周恭共王九年,在位32年,(公元前860年―公元前829年在位)。
十一世 吴屈羽 吴国第十二任君主,生于西周孝王九年,在位34年,(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95年在位)。
十二世 吴夷吾 吴国第十三任君主,生于西周厉王十五年,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33年,(公元前794年―公元前762年在位)。
十三世 吴禽处 吴国第十四任君主,生于西周宣王二十七年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39年(公元前761年―公元前723年在位)。
十四世 吴转 吴国第十五任君主,生于周幽王七年,《史记索隐》作柯转,承袭父亲禽处担任吴国君主,在位41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682年在位)
十五世 吴颇高 吴国第十六任君主,生于东周平王二十二年,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10年(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72年在位。
十六世 吴句卑 吴国第十七任君主,生于东周庄王四年,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50年(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当时,晋献公通过假途灭虢之计,灭掉了和吴国同宗的虞国。
十七世 吴去齐 吴国第十八任君主,生于东周惠王二十年,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36年(公元前621年―公元前586年在位)。去齐死后,儿子寿梦继位,寿梦开始称王。
十八世 吴寿梦 吴国第十九任君主,(前620—前561),春秋时期时吴国十九任国君。吴王阖闾的祖父,吴王夫差的曾祖父。去齐之子。又名乘,字熟姑,又称攻卢王,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前561)庚子九月,在位25年,葬于赢博,娶文氏。子四:诸樊、余祭、夷昧、季札。吴国的振兴始于吴王寿梦,寿梦元年为公元前585年。此时吴国的政治中心已从宁镇丘陵转移到了太湖平原,何以如此,或认为有可能是吴人畏惧楚人,或者要抗击越人,或者要联合越人以制服宁镇地区的土著夷人,不一而足。吴越位于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而且原始文化十分发达的江东,可是发展缓慢,落后于江北,吴王寿梦即位初,就做好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这时,申公巫臣沈到吴国,申公巫臣原为楚国著名贵族将军,因与楚争美貌倾城的夏姬而带夏姬逃出晋国投奔吴国,让他的儿子当了接待国宾的外交大臣,还教吴国人射箭驾车。寿梦得此良臣,开始与中原交流。引进中原文化。经过数十年,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并开始进攻亲楚的小邦巢、徐。
十九世吴季札 吴王寿梦少子,孔子的老师,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同时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称为“南季北孔”,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先秦时代最伟大的预言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札虽服之,而哭僚之墓,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 兄余祭以国让季扎札相让不就退耕延陵周灵王癸丑受封延陵季子享年九十余岁卒葬,晋陵县北即今常州府七十里申浦之西,孔子篆基墓铭,东汉永兴二年邦人修庙立碑,庆元五年勅封昭德侯。娶颜氏。子五:逞之、征生(即简子)、重道、子玉、木熹 (今日吴氏、延氏、延陵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世讳逞之 季札长子。子一:濮婪 二十世讳征生 季札次子,即简子。子二:启蕃、畴颖
二十世讳简子 季札子((又传:部分祭公系后裔定)。国灭逃往秦国,任将军。子一:畴颖)
二十世讳重道 季札三子,又名醮(读音:教),字霁(读音:济),周景王期间(约公元前520年)随父居延陵(江苏常州一带);子一:利坚二十世讳子玉 季札四子。子二:忠、怒(隐居延陵)
二十世讳木熹 季札五子。
二十一世讳利坚 重道之子。;周敬王九年(约前511年)为周敬王名将,夫差亡国后(约公元前473年)随父投奔雒邑(今河南洛阳);子二:成铿(读音:坑)、成镳(读音:彪)
二十二世讳成铿 利坚长子,;周敬王四十年(约前480年)为周贞定名将,子二:若水、起(出嗣)
二十二世讳成镳 利坚次子,子一:起(嗣子),吴起,著名军事家。
二十三世讳若水 成铿之子,周贞定王十九年(约前451年)为威烈王名将,子一:玉 (其子孙分别迁浙江石门,福建甫田,江西南丰,广东,四川等地)
二十四世讳玉 若水之子,子二:梓(读音:子)、枫
二十五世讳梓 玉之子,子二:烜(读音:选)、炎
二十六世讳烜 梓之子,子一:圭
二十七世讳圭 烜之子,子一:镐(读音:稿)
二十八世讳镐 圭之子,吴镐与长沙王吴芮同辈份,周赧王十年(约前305年)为楚国大司马(军事最高长官),周赧王期间(约公元前292年)为避祸遂弃官隐居九江庐山;。镐传子一:沐
二十九世讳沐 镐之子,子一:霍
三十世讳霍 沐之子,子一:庄
三十一世讳庄 霍之子,汉文帝年间(约前213年)为河南太守,加封廷尉侯;(约公元前215年)出任河南太守复归洛阳;子一:森
三十二世讳森 庄之子,生汉文帝二十三年(约前203年)为清河县令;子二:永、劂
三十三世讳永 森长子,子二:敬、成
三十四世讳敬 永之子,子一:封
三十五世讳封 敬之子,子二:篑(读音:愧)、弧
三十六世讳篑 封长子,子一: 葴(读音:珍)一说葳:(读音:威)、令(出嗣)
三十六世讳弧 封次子,子一:令(嗣子)
三十七世讳葴 篑之子,生汉元帝初元四年(约前045年)为广东副尉;子三:尉、汉、翕(读音:惜)
三十八世讳汉 葴、(葳、误传为蒇(读音:产))之子,生于公元前17年,子三:彤、槚、国
三十九世讳槚 (读音:甲),汉次子,生公元13年,显宗时守西川,子二:烝(读音:蒸)、号
四十世讳烝 槚长子,公元40年守豫章,即江西,子二:璞(读音:谱)、矩
四十一世讳璞 另一说:盐,烝长子,公元68年,子二:鍱(读音:业)、铄(出嗣)
四十一世讳矩 烝次子,子一:铄(读音:朔)(嗣子)
四十二世讳鍱 璞长子,恢公,生于公元95年,官为南阳太守。迁往陈留。子一:佑、旎(读音:泥)(出嗣)
四十二世讳铄 矩之子,子一:旎(嗣子)
四十三世讳佑 鍱之子,另一说:祐,字季英,公元124年,南海太守,(*生于东汉安帝延光三年,官为缪东国丞相,河间王国丞相,齐国丞相)子二:瑚(一说:凤,原名瑚)、珂(一说:恺,原名珂)
四十四世讳瑚 佑(祐)之子,字君雅,生于公元152年,乐浪太守, 生于东汉桓帝元嘉二年(152年),官为乐浪(今为朝鲜首都平壤)太守。子一:梁、班
四十五世讳梁 瑚之子,驾,后汉书为冯,字子高,生于181年,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赐封同阳侯。子二:库、由(幽)
四十六世讳库 梁之子,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子二:圻(读音:祈、其)、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十七世讳圻 库之子,生于三国汉后主建兴十四年,子一:璧
四十八世讳璧 圻之子。生于汉后主、三国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为殿前御史;子二:钜(读音:巨)、锐
四十九世讳钜 璧之子,生于晋惠帝元康七年(公元286年)为嗣昭衍公中书令,封渤海郡安国公;子二:涿(读音:捉)、忠、壮
五十世讳涿 钜长子,生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18年)为骁骑将军,领御史中丞,袭昭衍公,子一:隐之
五十一世讳隐之 涿之子, 以孝廉举,历任晋陵太守,广州刺史,龙骧将军,中书侍郎,度支尚书。子三:煜(读音:玉)、荦,铟
五十二世讳煜 隐之长子,生于晋烈宗太元三年,晋安帝时官为将军。子二:疆(櫮、噩)、匋
五十三世讳疆 煜之子,生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399年),生于晋安帝元兴三年,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官为荆州刺史。子二:齐、丞
五十四世讳齐 疆长子,生于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十一年,官为浙东节度使。子一:竺
五十五世讳竺 齐之子。生南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官为将军,南北朝齐高帝朝为五京都尉;。子三:松、桂、贞(桢)
五十六世讳贞 竺三子,生于南北朝齐武帝永明六年(公元484年)官为南潐太守、官为淮西都统制;子三:堂、罕、珪
五十七世讳堂 贞长子, 生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公元507年),官为湖南太守、右军知军。子一:明彻
五十七世讳罕 贞次子,子一:
五十八世讳明彻 堂之子,字通炤,生于南北朝梁武帝中大通六年(公元533年)。陈文帝时官为持节大将军,封怀德郡开国公,授征北大将军、豫州刺史;。子一:逵
五十九世讳逵 明彻之子,慧觉。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大建五年(公元574年),隋文帝时官为河南节度使。子二:靖、翔(隋唐五代时期)
六十世讳靖 逵之子。生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1年)官为道御史之职,民部尚书。子一:莅
六十一世讳莅 靖之子。生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官为四川道御史。子二:秀、稛(读音:捆、昆 )
六十二世讳稛 莅次子。稛(kun)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任河南汴州刺史、护国大将军兼领尚书右仆;居海南汴州浚仪(今开封市);子二:圆元、兢(读音:晶)
六十三世讳兢 稛次子,唐太史公,字公超, 生于唐高宗弘道(咸亨)元年(公元678年—749年),武则天时编修国史,拜右拾遗、水部郎中,唐中宗玄宗时为起居郎、水部郎中、谏议大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历任台州刺史、洪州刺史、饶州刺史、蕲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子二:伯泰、伯芮;太史公,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饶、蕲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与同时代其他官员相比,吴兢的仕途还是较为顺畅的,没有大起大落。居史馆任职30余年,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见称。曾认为粱、陈、齐、周、隋五代史繁杂;乃别撰《粱史》、《齐史》、《陈史》各10卷、《隋史》20卷。卒后。由其子呈上其未定稿《唐史》80余卷,世称“良史”。曾从事官府藏书的整理、国家书目的编制工作。开元中,诏马怀素领校图书,马怀素奏用元行冲、齐翰、吴兢、韦述等26人同在秘阁详录四部书,开元九年(721)共同编成国家图书总目《群书四部录》200卷,由元行冲奏上。家收藏图书甚富,编撰有《吴氏西斋书目》1卷,著录图书13 468卷,该书目影响颇大。所藏之书在他去世前后,赠送给外孙蒋乂。编著有《乐府古体要解》、《唐春秋》、《唐书备阙记》、《太宗勋史》、《睿宗实录》、《中宗实录》、《贞观政要》、《则天实录》、《唐高宗实录》(与刘知己合撰)等,仅《贞观政要》传于今
六十四世讳伯泰 兢之长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官为翰林大学士。子二:烈、耿
六十四世讳伯芮 兢之次子,生唐神龙八年(公元713年)进士及第,翰林院学士,官拜御史;子一:通明
六十五世讳通明 又名勔(读音:免),字徊,伯芮之子,唐举神童,诏为翰林院学士,生於唐玄宗开元廿七年已卯(739年)十月十五日,卒於宪宗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年),享寿七十有九岁。以遗逸荐水曹郎进职翰林,年四十七致仕,初自延陵迁濮阳,后乐贵溪山水之秀,遂居焉。配李氏生子三:长琲(徘),字武陵,次邺;三襄。
六十六世讳武陵 通明之子。琲(徘)公,字武陵,通明公长子,生于代宗大历十年乙卯(775年)五月初四申时,进士及第,唐宪宗时为大学博士,后任韶州刺史,文宗时为礼部尚书。殁于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乙酉四月初二,配李氏,生子一:初,即初云。
六十七世讳初云 武陵之子,生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官为浙江处州太守;子四:简、常即篪(读音:持)、端、守
六十八世讳篪 即常,初云长子,官为九江府德化县令。迁江西庐山,子十:彦辉、彦正、彦文、彦日山、延旦、炳、炎、皙(读音:息、晰)、炜、焕。篪江西九江市庐山支系始祖。
六十九世讳皙 常(篪)八子。江西永新吴氏始祖, 字景直,号五峰翁。又称八府君。南唐(公元923—936年)时任江西吉安永新主簿,任满后回原籍时百姓攀留而落业永新,在城旁开凿清泉义井,造屋居住,为江西吴姓永新宗支第1世始祖。葬城北后岭崇福寺左畔金鸡穴双虹贯日形(又名蜘蛛结网形)子山午向。配段氏,生咸通癸巳(873),葬县城谢家塘西门三里塘月形。子二:熄、炤。熄归庐山德化县奉祖。
七十世讳熄 皙长子。回庐山护祖
七十世讳炤 江西永新吴氏,皙次子,又名昭,承务郎(承事郎),由义井迁本县邑南烟冈,筑望烟阁,(今禾川镇),遇岁饥荒,登阁四望,村 居有缺烟火,心为恻然,发粟赈灾。生唐昭宗乾宁二年乙卯(895)九月二十八日(一说为唐昭宗天祐元年丙子,一说生于唐昭宗天佑元年甲子(904)),殁葬五十四都南里大山桥芙蓉山驱羊岭金鸡带子形。配龙氏,生唐乾宁元年甲寅(894),夫妇合葬同向。继配旷氏,殁葬羊牯岭螃蟹形。子二:愿、惠。长子愿,官承事郎,派居中院。 子二:愿、惠。
七十一世讳惠 炤次子,江西永新吴氏,开基上院始祖,承议郎,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930)六月十三日。宋仁宗庆历年间输缗三十万佐讨曩霄,殁葬烟冈古木湖象形中穴。原配龙氏,生五代后梁贞明二年丙子(916),殁葬五十四都伯封乡中院鱼洲。续娶邝氏,殁葬羊牯岭。子二:曼卿(邝氏生)、伉(龙氏生)。长子曼卿分廉里、桂冈、江下、增城、保昌、洲湖各派。 子二:曼卿、伉(读音:抗)。
七十二世讳伉 惠次子,江西永新吴氏,伉,惠公次子。官青州长史,授奉政大夫,居烟冈景福乡。生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952)十二月十一日(一说为五代后晋天福八年癸卯),娶鄱阳段氏葬青窟垅牛栏场:子五:应、重、谱、转、享。
七十三世讳应 江西永新吴氏,吴伉长子,又名郢。赠通议大夫,身以白金豫章户,乐善好施,或饥年出粟济众,或抚养孤小成人,或助资给贫者办丧事等。葬永新城北封乡五十四都廉里山。娶竹山尹氏,葬浮塘凉伞树下风吹罗带形;续娶刘氏。共六子:诚、蒨、庄、瓘(读音:冠)、筅、著。
七十四世讳瓘 通议大夫,字伯玉,生宋真宗天禧五年,宋仁宗皇佑五年进士,钦点翰林加上柱国朝议大夫,太常卿国史修撰,又以子斿加封通议大夫。配段氏,继配刘氏,封硕人,生四子:天启、旗、斿(读音:游)、旃(读音:粘)
七十五世吴斿 吴瓘三子,字仲冕,又字一介。家传族谱中错印刷为:祈,生北宋仁宗庆历三年癸未年(公元l043年),通议大夫,荫袭将士郎,授永直郎,江陵府参议,督府参议。配段氏,生一子:甄(读音:真)
七十六世吴甄 斿之子,字致和,生宋英宗平治二年,宣教郎,配钱氏,传三子:大章(千龄 )、机章、嗣章
七十七世千龄 (大章) 甄之子,字昌举(年),承务郎,生于宋哲宗元佑八年,承事郎,享寿102岁,原配韩氏,继配王氏,三配尹氏,传三子:元老(诗)、元祥(礼)、元宝(文),(来源于湖南攸县谱)
七十八世元老 千龄长子,字方叔,又名孔,宣教郎,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监察御史、宣教郎配段氏,封淑人(一说娶周氏),传六子:楚、森、霖、彬、士功、懋(读音:帽)
七十九世霖 元老三子,字士贵,大司马朝议郎,配萧氏,封夫人,传一子:天桂
八十世天桂 霖之子,字定宇,号竹林(塘),宋光宗五年贡举赋魁,历官湖南漕举,四川巫山通判,朝奉郎,生孝宗乾道元年九月二十二,咸淳间湖南漕使,配段氏,传三子:呈、升、骏
八十一世呈 天桂长子,号蛟,字茭渊,茭渊公(我支吴氏始祖),祖籍江左江苏省无锡县梅里,宋朝由江西永新县迁湖南衡州衡山,始为湖北均州学正,后为衡州团练使;理宗开庆元年交战元将向士壁,大败其先锋将领兀良哈反于南岳市, 解潭州之围,乘胜向北追击,击溃兀良哈反和张傑,夺回鄂州;又交战元将夏贵,杀其殿卒于新生矶;有功衡民,曾经居湖南衡州,衡州四排楼吴氏是其近亲(现在为衡阳市)。伤心宋朝之灭亡,无奈元朝之强势,写联:山河风景如故,城郭人民已非;同时告诫子孙不得事元,故胜虎、良乡、用忠三代掩埋于元朝民间。此事为茭渊公之民族大义,更是我吴氏子孙孝道所在。茭渊公后裔复迁徙居衡郡之衡山、长郡之攸县,继徙醴陵、昭潭、宁乡。传二子:峥(字胜龙,失记)、嵘(字胜虎)
八十二世嵘 茭渊之子,字胜虎传一子:晋(良乡)
八十三世晋 嵘之子,字良乡,生一子:升吉(字用忠,分潭邑三门南江派)
八十四世升吉 嵘之子,字用忠,传四子:天贵、天辅、天伟、天佑
八十五世天贵 失传
八十五世天辅 居潭邑。后裔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楚江镇双龙冲,天辅为株洲市醴陵楚江镇双龙冲吴氏之祖。
八十五世天伟 居长善二县,今湖南长沙市。按长沙县志,长善县吴氏外迁,可能迁四川、湖北、陕西等地。
八十五世天佑 (本祖)居昭潭,出生于湖南株洲攸县,明洪武年间以戎籍起家,授指挥使,归长沙卫,生三子:思文、思礼、思仁。
八十六世思文 传子显、震、荣;震、荣不继;后有钦、昭二公祠建于三门,显公其子孙在株洲县,株洲市三门镇以南,沿湘江两岸居住,或者住醴陵。
八十六世思礼 传一子兴,三代而止。
八十六世思仁 天佑三子,字克,复明赠明威将军,嫡配刘,传三子:英、高(殇)、厚,庶配李氏,传子一:广
八十七世厚公 思仁三子,传一子:如环
八十七世广公 思仁四子,字通虚,授七品寿官,享年95岁。由昭潭迁宁乡,字通虚,授七品寿官,明朝永乐22年农历4月22日-正德13年农历9月26日,享年95岁。由昭潭迁宁乡,嫡配金氏,传三子:如宽、如洪、如泰;庶配高氏,传二子:如德、如宪;庶配周氏,传二子:如志、如礼;庶配杨氏,传四子:如纲、如浩、如纪、如崇。共计如字辈十一人。宽居湘潭,其他十人均居宁乡。
八十八世 如环 厚公子,传一子:万俊,万俊传一子 绍伦,万俊迁四川(现重庆)奉节白蜡,为奉节白蜡开基祖
八十八世如字派 广公子十一人:如宽、如洪、如泰、如德、如宪、如志、如礼、如纲、如浩、如纪、如崇,…,共传万字派(谱记)34人。如宽 字大田 正统11年-正德10年,嫡配陈氏,传万邦、万郕、万郁、万郴、万郊、万郦、万乡;庶配李氏,传万郇;居株洲三门镇、醴陵高桥;如洪 字福桥 明正统13年农历6月1日-宏治12年,嫡配林氏,传:万迎、万喜、万聪;继配周氏,传:万贯、万本;如泰 字时享 号竹桥,明景泰3年农历9月23日-嘉靖14年,配王氏,传: 万方、万爵、万缘、万钧如德 字德芳 明成化5年农历2月27-正德11年,配喻氏,传三子:万魁、万科、万斟;如宪 字仲章 明成化7年农历8月23-,配苏氏,传一子:万受;如志 字石桥 明成化2年农历8月21日-嘉靖32年,配罗氏,传:万里、万斛、万山,继配陈氏,传:万仞、万兆、万木; 如礼 字维先 明成化5年农历11月27日-正德11年,配江氏,传二子:万明、万政; 如纲 字季常 号正庵,明成化3年农历3月12日,配喻氏,传一子:万章; 如浩 字又孟 明成化3年农历4月12日-正德7年,配宋氏,传二子:万鹄(胡)、万鹢(一);如纪 字正伦 明成化年生,配张氏,传一子万上;如崇 字维极 明成化8年农历1月19日-,配沈氏,传一子:万倍。宽、洪、泰、德、宪、志、理、纲、浩、纪、崇,宽房世居湘潭,其余十人均先后徙居宁乡。如宽 居湘潭,原昭潭、现株洲高桥。其后人在明朝天启间,1620年-1626年间,回迁高桥,现为株洲市醴陵县均楚镇高桥乡。归宗肇基祖(始祖)天佑公。宽公后人为株洲高桥吴氏子孙,称三门南江吴氏。
下一篇:江苏丰县赵庄镇大吴庄吴氏世系
我们是永新蒨公后裔,也是晳公下来分支。
2024-11-02 21:28: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