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吴氏谱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呉氏族譜序

呉氏祖谱序

    族有譜其來尚矣  大古因生赐姓  中古以胙土命氏  其後又以官邑為族  兹人事也  而天理関焉昭穆  昭然上下有序  則聲名文物可以相昭邪正淑慝  可以相規尊卑  可以相翊守望  可以相助而延懥囂訐之  俗易和顺肃穆之教  此之謂大顺  否則反是我朝文正范公義最篤  當曰 吾中宗族甚衆 於吾固有親疏  而以吾祖祀之則均  義田義宅必擇長以綜其事  老泉蘇公亦卷卷於眉山宗姓而刻石立亭  每慮骨肉之恩薄  則禮義之節廢  二祖迄今胃裔和  而少長顺則族之大者  譜牒其可不明  歟呉氏自泰以至德稱始國  於蘇臺至番鄱陽君芮  甚得江湖民心  於慶流愈逺  支分泒别閥閲庸勲 書於史册者不亦而足  則呉於東南為最盛 由是觀之吾宗  以胙土命氏  基於蘇臺泒於鄱陽  而譜牒可稽  則唐史臣競為明  甚自汴梁禾川復居南康廬山  具見於唐春秋  與臣南史五閨時族君皙始  以簿領來佐永新邑事  政成顺民  有卧轍之愛  遂家於邑之義井  祖君炤以邑南  山明水秀  遂遜先業四百畝  於伯氏熄而遷亷里  祖愿祖惠皆恂恂  好善家道榮昌  子孫繁衍  自湻五年甲午歳  宋太宗時分上中院  两中競爽盖自廬山  府君藏書數萬卷  以迪後人  而玉芝蘭率皆秀茂吾行多士薦名為難  而祖君中寅論  秀實為一族之先  皇祐五年鄭獬榜  而伯祖瓘年方弱冠登高第  自二府君倡於前  諸祠姪繼於後  至有擢異科厯舘閣陞班拜朝郎者  其収賞延封秩特科猶盛焉 又如義氣相高  有以三十萬緡佐討襄霄而俾以德  秩者有以直節不撓  喜郷老之忠諫  而往迓於新州者  若夫天性樂  中外無間言  則大通議伯仲猶為顯著  聚族百餘口飲食  節序以次而坐  每歳出叟十餘萬石粒以瘠賬飢定其期  於上巳而騰踊  不增郷人  赖以済族  有孀居幼子養給終身  育其子使成立  秩糓二十載為媳  數十萬田  二百餘畝悉以歸之族人  新洤宰有母喪  不能葬  助以白金二十斤  或歳歉即設以食行旅用  是感其善  天赐以福  越數年而昌熾未艾  兹非慶善之報  歟光祖常肃然起敬  取舊譜而觀  每患歳月浸火  差次不齊  輙因壬申秋祀耆德  同盟合族  咸會疏者  可親疑者  可問遂得參攷  末備而更新之 並厯舉上世之善與范公蘇公之正  論悉著於篇  自兹以往苍無南北之分 家無東西之詬  父詺(此字没有夕子那一点)其子  兄詺(此字没有夕子那一点)其弟  使知善不可不為  而悪不改不可入  必孝出  必悌居  必擇交遊行  必思敬 順   以請張誕謾 為敗德以豪舉任侠為珠靡文人之過  如聞父之名  書燈相對書聲相和  辛勤以保菑會功苦  以大門户庻無忝此生以光復  我家之青氈  為當途之聞人  如漢萬石  唐八葉  本朝衣冠盛事圖者  是亦祖君之深望也  光祖不佞  願為諸宗盟勉之  

  嘉定宋寕年號五禩秋分日十三世孫光祖頓首謹書


  呉氏族譜序  始修

    永新兄宗之走一介移  當以其族譜示  余本始有基  户分有條  數列有法  序引有文  覽而驚焉  何則生生之謂姓  綿綿奕奕之謂宗  是故誕降嘉種  維秬繼秠  姓之元也  岷山尊江東别為沱家之歧也  其姓著  其宗茂譜之書所由作也  雖然古之賢有曰  空桑  二者有曰  長庚 云者然則於其姓  不於其姓乎  羊羘謂滅  於叔虎輔果  自别於智伯  然則於其宗  不於其宗乎  本朝韓范吕蘇歐陽劉黄會王  今猶存焉  可乎不可乎  月評輿誦知之矣  董狐史佚知之矣  族譜之書  難不作可也然  而譜牒之學  亦豈以是  说而盡廢哉  予謂不必於其姓  於其宗而於其人可也  今呉氏姓著矣  宗茂矣  其人則餘  故不得而盡知也  惟久夫一泒之分  已十五六世  方來者未艾也  非有忠厚之本能如是乎  惟久夫


  呉氏裔冠圖序

    呉氏衣冠圖  志呉氏人物也  呉至南唐延衺於我朝四百餘年  而呉之人物日益盛  此圖之所以不可不作也  然圖之所記廣也  而猶未也  盖呉氏泒之逺自唐史臣競之外  凡見於史册者漫  不可豈無晋陽之陽  誤為楊侯之楊者乎  系之分自世居廬山以來  凡見於今之顯官者疏  不可攷  豈無如常山之張  折為鄭州之張者乎  此图之所以不可不作也  今之圖自古之禾川一泒始  禾川一泒自皙之官邑始  子孫日以昌  聲名日以振  有以三經精究而蹐慶厯之膴仕者  有以六論文藝而中嘉祐賢良者 有自皇祐以來累世權第而位陞班徔者(舊三經究授朝奉即理丞兼兵少監 郊受歐公荐  以直言極諫第  第三等與苿轍王介同列承務郎  入史舘瓘苿軾荐  授國史撿討 黄庭望荐  授秘丞  終通議大夫  秘書大監衮天錫勃俊發夀孫俱進士第)         

   歐文忠  蘇内翰  黄大史  吕侍讀  李忠定  張魏公  我朝碩德巨望也  而於呉契誼猶不薄  或舉於禮部  或同應制科或階入史舘  或荐虐(郊瓘見上衮吕公着荐授奉議郎  勃李忠定公荐授宣教郎  知長沙縣  游張魏公浚荐為督府參議  轉承直郎)

   如楊誠齋  謝艮齋  胡澹菴  范石湖皆與呉為文字交  且貧賎相交  節操相高  聲氣之同如此也  (土廿谷郷舉有松菴侍集郎  厽二校正石湖  序引家朔此君  軒誠厽二為之賦東山踿  文昭郷舉  請厽二為賦讀書堂  彦郷舉有秀文房石湖楊炎正皆為之序  孝友三舉澹菴門客  嘗以布衣上書於朝  後而澹菴同住新州)

   其他取功名者不一涂受爵秩者非一世  至於郷監漕之蜚英  則燈相續  迄今未艾也  予嘗携琴劍而遊  呉之南溪十餘年見其兄弟  昭昭子孫  詵詵書聲  盈耳義槩  高人訙不歛襟肅容  於其間信哉  呉氏衣冠之盛也  或曰  呉氏之族譜詳也  東山先生之品題至矣  衣冠圖不作可也   余曰  不然  譜則繼其族之序耳  圖則扳其族之顯者以儀型方來  此圖之所以不可不作也  予覽其圖而喜之  因之序  或者又曰  予呉無乃鄰於誇乎  其視東山之頌而規者得無異乎  余曰  不然  余之所以俊呉之盛者  望呉之厚  使呉之子孫有志是圖浚厚之福澤  以啟其後  大詩書之動  業以光前  則是圖也  岂惟一家  紀將天下  紀之如我朝衣冠盛世圖者  予之言  亦即東山之意也  

   宋咸湻丁卯元日約山朱焕行父書  焕宋大理寺丞  廬陵人


醕郷光春貢士與宗之辦修譜先後之序書

   某昨得某文所作  呉氏譜序首曰  昭穆修上下有序  又曰  巷無南北之分  家無東西之詬  是意也欲盖以陶辑穆之風  崇禮義之善  以為千百子孫之楷式也先祖十三府君生二子  長曰三郎愿  次曰四郎惠  其長幼之序昭然  不學古人  謂弟兄為天倫者  盖取其天理之倫序耳  又謂徐行後  長者謂之弟  疾行先長者謂之不  不弟其先後之不可紊者如此  今所作家譜者乃以三郎居其後  四郎居其先  度某人之意不  過二说一  則以说族院有上中之别乎  一則以族緒有强弱盛衰之殊乎  若以强弱盛衰論  則夫子之作春秋亦當先  唐叔之晋而後  周公之魯矣  其可乎  呉族上中院實以地勢分高下言耳  初分他意  故先祖八主簿之長子曰某者為長  則為之中院  以十三世府君次子曰某者為幼  則為之上院  所居地勢至今可考  今所作家譜  乃以次子居其先  長子居其後  或先或後  其地勢論乎  若以地勢論  則上中可論東西也  以東為尊 以西為卑  則周家八百載亦當先  平王之東周而復  武王之西周矣  其可某人吾族之家子弟也  識見超俗  議論高古  下筆成無一點塵俗氣  所作家譜誠無容議  然愚者千慮  豈無一得  某人識菜其说而三思焉  如此某言為是  耶將見今所作家譜  正其先後之序以為久逺不朽之傳  則宗族有頼多矣  如以某言為非  耶則恐明不正  則言不顺  言不顺則事不成  而他日之事又未可知也  某人以為何如  辨尊卑  顺少長  使昭穆無紊綱  常不舛正  頼於此譜而天倫之理  或不免於少差  則何以訓後人  耶何以則後也  修譜以序傳以法  某人之事也  其敢僭言  區區忱悃敢布之  來覽幸甚矣  

   咸湻甲戍春十一世孫貢士喆(此字下面为言字底)醋卿拜撰 


    呉氏重修房譜序

  恒觀家譜  余三里呉氏可謂悠久無疆矣  吾族皙自廬山而宦居禾川  分徙於安塘三里泒  衍無窮  唐宋迄今  子孫累以文章官顯於世  觀楊東山先生軰之序跋  寵嘉其詳  且盡也  三里初祖諱暹  去皙祖先十四世孫  由少監蒨祖泒徙三里  復十一世矣  推皙祖而始  二十有五世也  先叔祖炫堂翁懼也世族繁殷  欲統修宗而譜族  未能乃當引上世祖系  增修本泒房譜而序  已撰於雲楼  劉今尹红巾祸變  先廬蕩燬  譜辛存而序文腐敗不可復識矣  惜哉  洪不揣昏愚户  分纇究僣而新之庶子孫 知所從来  尊卑有序  不與噌伍是實  余之志也  若夫聿修厥  德無恭尔  祖貴在後之人  余豈敢過望也哉

     皇明洪武丁己安塘三里嗣孫洪尚武謹書


    呉氏五修後補族譜序

    吉安呉孟勤以明經遂舉  领教武昌  一日出其家譜示余  旦曰  斯譜也自宋至今  輯而後續以明世次之  傳與繁親疏之殺粲然靡有弗具吾前人之用力勤矣  中歳之辛而僅存  今吾叔祖文泉翁將刊諸梓以傳永久  願著片言於左  用最我后人予肅襟觀之  乃知故家名族非一日之積  作為譜牒  以炳陽胄緒之芳崋  誠弗可闕也  呉氏自唐史臣競以信辭直筆  見重於世  其後有名皙者主吉安之永新簿  遂家於邑  而永新之呉始著寖逺弥昌  條蕃葉茂  其竹義之  美可書者  不一而足  有歳出粟十萬以賬飢瘠者  有憫族之孀婦  而養之終身者  且為營息銭二十萬置田二百畝  侯其子長而歸焉者  有出白金二十觔助新淦宰葬其母者  有榖糜通衢以食歉遂行旅者  是故  自宋升於學夅於郷薦於漕者  八十有二人矣  於禮部及精究賢良等科  恩封世拜爵者四十有三人  及至前元以自易明  等進士第者復接踵而起  呜呼  其修於人者可謂封植深久  而報於天者可謂發  榮昭灼矣  然不有斯譜孰從而徵之  是以昔之覽者  東山楊公長孺约山  朱公涣  丞相文天祥  郡人劉公辰中斋  鄧公光荐茶陵  李公祈諸君子  莫不抽毫奮辭  賛美而不己  然則是書也  豈不與古者杜氏家譜  李氏房從譜  陳郡袁氏譜  諸書儷美而同功  世之搢紳  尊祖而敬宗者  苟有既焉  寕弗油然而興起也  况乎呉氏之子孫仰瞻遺芳  衣冠烜赫  徽聨珠貫  照映於前  獨得無忻慕乎  固將夙亱孜孜思以済  其世美力學砥 行如恐弗反矣  文泉翁暨孟勤氏二君子之志也  古人謂謹家牒為孝之大  故吾於是信二君子孝思為可尚矣  孝而施乎政  所以光美先烈者何逺之  弗至謹為之序  用以後望焉

   洪武十年五月壬辰東陽未亷序  楚府長史奉議大夫


   呉氏八修宗譜序

   譜必有初  無初不以有譜  呉宗系出唐史臣競之孫  箎為九德化令  其第八子皙任南唐  為吉州永新簿  有遺愛  殁葬邑城北  留一子炤居煙岡  遂為禾川人  其後子孫眾多衣冠文物代不乏人  當宋盛時  升於學  夅於郷  薦於漕  奏於禮部及異科者  通九十餘人  而特科恩封世賞  拜爵者三十四人  可謂盛矣  嘉定間  十三世孫光祖始列為譜圖  傳子京復修之  觀東山楊公長孺信國文公天祥序跋  約山朱公行文衣冠圖序  可見巳元初兵亂屠城譜亡  後裔孫仁叟得之  至正間  同僚(两字左边均为反犬旁)為变  譜失  至裔孫復購得之  考於中齋  鄧光薦  須溪劉辰翁  云陽李一初三序文可可知也  皇朝龍興  照養生息  呉氏子孫散處四方者日眾  而詩書禮樂科目仕官聲望播  聞於當時者益多  而譜久未續  豈非缺典  歟正統中桂岡之孫  善存臺府之孫  道貫謀諸梓  貲力已具  而相繼云亡  天顺初  焕文之孫全字純夫與道貫之子嘉  續乃遍遊諸郡  得各房源流之日並生息葬娶之詳  彚為一大帙題曰  呉氏重修宗譜謂節恭與宗盟  宜有所述  謹用參考  大抵皆因嘉定咸淳之舊而疏之  自主簿公以下至通議大夫瓘凡六世  以上中元二院合為一圖  所以總眾族房之祖也  自六世以下九世為一圖  中院則有亷里西昌白沙之泒  上院則有煙岡桂江横路  安城廬陵永寕之泒  而古攸雷(此字右边有包耳旁)縣增城等泒  則又有諸泒之中之所分也  世近者圖少  世逺者圖多  自然叙也  宏綱大要皆取法於歐譜  而細書出處則蘇公之遺意也  仁矣哉  純夫之用心也當聞之  草廬先生  云天下之呉皆祖  於泰佰此不待傳  記可考而知也  愚則以為至德之心  初無厚薄而氣化流行  則有偏盛姑以地望言之  如常州之祖季子  鄱陽之祖芮君  南陽祥符之祖廣平侯漢  傳泒之雖殊而沂源  則一意者天之所以報  至德者不在於彼  而在於此歟  不然何其益逺而益繁  且碩也  本宗自良史公秀育祥符以清忠直節  聞大唐繼以脉流傳  由匤廬而至禾川  復縄縄不替  若此豈呉氏之食報於天者猶未之或艾也  歟雖然君子之不忘乎  先者不特修譜之难  而修身之為难  譜苟不修猶足誘於後嗣身  或未修則未免貽慮於先德  此又當與同宗士各免其所  宜可也  敬修以為重修宗譜序  

   天顺己卯秋八月望日朝議大夫治尹南京國子祭酒前翰林侍講  同修國史兼經筵官安城中村裔孫節與儉手書


     呉氏合修前後全譜序引

    予三里呉氏始自永新義井之煙市主簿公皙之裔也  皙之六傳少監蒨之八傳  暹因讀書安塘而家焉  自義井至安塘凡三徙其地坟時  以三里名之家三里者  今十有六世  距皙祖則二十有九世矣  自安塘而再徙恃溪瑞翁  其立基也  究其先本唐太史公競  由汴梁徙荆州碓陽再傳六世 祖箎  仕後唐為從仕郎  知南康軍德化縣事  因家廬山  郷人遂以廬山先生稱之  然亦孰非呉泰佰延陵季子裔哉  箎生十子  官居十州  皙其第八  主簿永新 留家義井二世炤徙居邑南煙岡  厥後子孫繁衍  散遷各處  均為顯族  已是知煙岡祖於廬山  三里祖於煙岡也  析永新者有亷里  横路  歐田  桂江  湖山  黄淇  社下  汴田  白土衙前之泒 居異縣者有白沙南岡  永和中村  臺北吉村  花村  大岡  南赤陵  永寕城下大岡等泒  至徙外省  則有茶陵  古攸  雷(此字右边有包耳旁)縣  祁陽  潛江  會同  逺口  柳村等泒不可勝數  噫呉庶矣哉  且簪纓蟬聯厯世不乏在宋升於學  舉於郷薦於漕及精究賢良  登進士等科者九十有一人  特科恩封世賞拜爵者三十有四人  元至本朝科第  恩封世賞文獻之  相襲又八十有一人  其宗逺難考者不在圖也  呜呼  盛哉  吾宗譜宋嘉定甲戍始修於十三世光祖  至咸淳京復修之而裔冠圖  並且焉元初兵亂譜亡  嗣裔仁叟得之  至正癸巳以同僚(两字均为反犬旁)变  譜又亡  而裔孫焕文復得之  遂編輯譜偹以時艱未刻也  元末至正壬辰  伯祖炫始作房譜   洪武丁巳尚京尚武續作之  而宋元舊譜未之通修  天順己卯  莊之裔孫全與蒨之裔孫嘉續重修宗譜  并文獻足徵集時  吾三里一泒房譜先成  而舊系事實悉載無漏  故於全翁之譜未備述也  成化癸卯吾族通德翁伯叔祖昭諒仲博昭章諸公房譜復續通修  猶未  今世逺支繁增  耸改圖寕容己乎  鐸改偕禀兄鉉叔  韶告族屬  及永新並異縣各泒  圖成厥美  用垂不朽  乃請序於東郭郇君守  益以為引首竊  謂譜有新舊支分  則一不合舊譜  則無以考其源  不增新譜則無以詳其流  遂以宋元舊譜合修於新譜之前  以本朝原譜增修於蒨譜譜之后  名曰 呉氏全譜  如式刊刻  未致增損其序文  裔冠圖  季子廟號  勅諭像濳  記傳祖坟忌日  鼎銘諸圖  首尾備載  一日無遺  至於他郷異省之分落  難未備修  然蒨譜既存亦自昭然矣  若亷里横路  桂江  歐田  黄淇  汴田  白土衙前  大岡中村  臺  白沙  南岡等泒並增修之  盖重吾一本之所分衍而於永和  吉村  花存之泒亦畧增修以也  逺族繁勢之不能及  也其聘娶 宋元未載而房譜載之有詳畧者  以非古宗史有褒貶意  令亦如之庻後世知所恥知所徵焉  抑以令後世知祖父母  故家所止  而所敬墓也噫  譜牒関係甚重  苟好  亷里


  呉氏分泒汴田序

  吾邑亷里吾之始祖皙  五季時田  廬山來主永新簿  焯有政聲  民懐其惠  挽留弗舍  家邑義井  殁葬城北之後嶺  子炤徒邑南亷里  積善行仁  孫曾蕃衍  厯宋元而簪紱朱紫蒲門  永新七大姓  呉為首  稱傳至十五世崋野  由亷里喬遷邑之沐田  生孟 建 逹  仲逹無嗣  惟季逹三子以用章繼孟逹後  居汴田之顧江  員謢為仲逹後  居汴田之上洲以誠奉  季逹居汴之富頭虎溪  逮子姪永明交安  永德永復俱俊惠  而永昇猶士林中之翘楚者  敷忝通家  丱角時聞庭訓  稱呉氏之多賢  每深企墓及見  歳時祭掃祖塋  衣冠濟濟  禮度雍容  益起敬焉  今年冬予外弟呉珙以其叔父崇英書來  屬序其分泒之由  夫黄河源於崑崙  而支流旁出滔滔  無窮楩栌  産於巴屬  而條暢葉茂  生生不已  盖其源之深者流必長  本之盛者未必蕃也  呉氏繇諸簿公而來  厯宋元至於科第  簪綳袱纓代不乏人  子孫不知其幾千萬人也  亦由其積德基厚  故傳之也  逺觀廬山發於亷里者  殷盛既如彼  而亷里分於汴田者蕃衍又如此  豈偶然哉  詩曰  無念耳祖聿修厥  德為汴田子孫留  意焉是為叙

  天顺辛巳菊月一日

  赐進士第嘉議大夫福建提刑按察使里婣劉敷序



    呉氏重修族譜序

    永新之呉泒自廬山  沂廬山而上  皆推本周之至德  學者多稱牒記尚矣  前無故史之可稽  後無長老之可訉  則沿廬山而下  相去數百年間  已有不相通者  而况數千載之遥遥哉  初廬山既官永新  而長子實為廬山  而其處者  為邑南諸泒  即他日天論  今永新視廬山慶吊不相聞  存亡不相知  卒然相遇盖途人  相視者有矣  又未論今邑南諸泒  且相散演於誰湘廣峡  往往而有即他境者又未論  南北車書逾淮涉  泗聞者一歸城郭  華表而况  長子於中原者哉  每念老蘇公取謂一人  而塗人者未必盡  由人心之薄世久代  更其势不得不至此  仁叟世家邑南托先人敝廬  浮沉郷里  歳時伏臘少長咸集合樂  聚拜氏族之盛  裔冠文物之彬彬  於邑南為甲某也  猶及周旋其間  今老矣  不辛家燬  辛苦轉徙  回望松楸   凄然煙塵之外  他日终老隐即未可知也  而忽焉  留滞歳月  易深兒童生長  但知為青原民矣  安知吾子孫他日視邑南諸泒不犹廬山之視永新哉  呉故有譜  一修於嘉定壬申  再修於咸淳甲戍詎今十餘年  其間人事何所不有  世變譜遺  一曰蒨令苖得之  以示予兄弟  予欣然藏之  久因念永新丁丑屠城之禍  裔冠編户數萬人  一日駢首刀鋸  大姓氏家族亦鬼餒  而呉猶得保門户  存族姓以至今日  雖未門甲第  圖書珎玩  慮呉不與荒煙野草同盡  而吾譜以尋常故絺獨得苟存於残城餘燼中  豈非天哉  元弟相譜自幸  因即舊牒本世系疏  支泒繤次而録之梓  他日歸掃墳墓  耆老子孫相與閲譜牒  感世變  撫喬木之百年  愛裿蘭之奕  葉庻幾無忘  呉氏之所以視他族得猶存  而蕃衍益大者  倘所谓天道  歟人無所不至  惟天不容

   偽敬誦坡翁語而次序  其大較於編末

   元真元成宗年號 改元二月中和日十二世孫仁叟命兒書於青原之寓舍

   丁巳歳七月放學回家斥燦光抄從增修譜序起至重修族譜止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