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伯者,因天子之伯,而列百家姓氏之长也;因至德三让,而获华夏泰岳之尊也。泰伯,又称太伯,原名姬太,生于殷商末期,生卒年份已不可考,为吴姓开氏始祖。
泰伯、仲雍为轩辕黄帝第十八世孙,周祖后稷第十三世孙。伯仲兄弟,在世不曾分离,逝后未尝分割。世人纪念泰伯,亦同缅怀仲雍。仲雍为血缘始祖,故而,为泰伯作传,亦是记录仲雍之生平及后裔之衍脉也。
今无锡鸿山,古为东皇山,又称梅里山,存有泰伯墓。常熟虞山东麓,古称乌目山,存有仲雍墓。华夏九州,日本瀛州,建有泰伯庙。
一、泰伯名称之来由
商朝衰靡,武丁当政。周族姬亶,率领部族,出离旬邑,开基岐山,称公亶父,为周部落酋长,封周太王。
姬亶娶太姜,生育子三。长子姬太,次子姬雍,三子姬历。因长为伯,次为仲,幼为季,故尊称太伯、仲雍、季历。季历娶太任,生育圣子,名为姬昌,封西伯侯,尊周文王,演卦弘大道,开创易文化。姬昌娶太姒,生有王子,名为姬发,封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分封家天下。亶父世系,泰伯至德,仲雍至诚,季历至信,文王至道,武王至尊,周公至圣。
古汉语中,“太”和“泰”为通假字,作为人名,尊崇敬仰之意,却存天壤之别。如,《左传》中,“泰者,大也。”《礼记》中,“泰者,大中之大也。”姬太在周塬生活及吴山避让阶段,部落族人称为太伯。
在大江南北,泰伯拥有崇高威望,仲雍后裔开基创国,周天子分封天下后,世人尊泰伯为百家姓之长。六百年后,孔子赞曰:“泰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一千年后,司马迁在《史记》中,荣列泰伯为世家第一。
二、三让天下之史实
据史推论,太伯仲雍,而立之年,仍无子嗣,尊父心愿,讲信修睦,让位贤弟。亶父主政期间,于岐山周塬的侯国王室,伯仲二人首次孝让王储之位于季历。
亶父体衰之时,兄弟俩借为父王采药为由,避让西北愈百里之遥的吴山。吴山为虞族部落的狩猎之地。虞人为狩猎安全,着奇装异服,又涂抹香料,还断发纹身。古代“虞”与“吴”互为通假字,太伯、仲雍为彻底舍弃王位,让季历无后顾之忧,故从姬性改为吴氏。
亶父驾崩之际,季历奔赴吴山禀报。太伯仲雍闻讯,赶回岐山治丧。季历尊父遗命,承让王位给长兄太伯。太伯、仲雍以纹身断发为由,再次义让天子之荣于侯国王庭。为避免干涉国政,此后伯仲再返吴山。仲雍于吴山娶妻生子,子嗣便以吴为姓。自陕西吴山始,太伯为开氏始祖,仲雍为血缘始祖。
季历继位,为周王季,至此侯国逐渐强大。商朝第二十九代,殷墟王文丁嫉妒贤能,戒惧诸侯国的势力壮大,遂将周王季列罪杀害。然而,侯国不可一日无君,姬昌尚幼且有待历练,便奔吴山诚邀太伯回周塬主持国政。太伯欣赏姬昌贤能,知其必能担当大任,于是第三次德让王侯之尊于侄子姬昌。太伯三让,前无古人,后少来者,震古烁今。
太伯至德三让,实现自我超越,完美人性升华,成就千古德圣。第一,孝让王储之位,体现了父与子之中的慈爱与仁义;第二,义让天子之荣,昭示了兄与弟之间的礼让与信义;第三,德让王侯之尊,彰显了国与家之内的博爱与忠义。至德三让天下,成就了功与名之外的笃守与道义。
三、部族人脉之迁移
太伯、仲雍出走岐山,避让王位于吴山,一度寄居虞族地界。从而形成了太伯的人生三部曲:走出岐山,是迈出对外拓展的第一步;部族转移,是决定生存发展的第二步;迁徙江南,是扎根壮大、开基立国的第三步。
太伯、仲雍率部族由西北高原迁往东南湖海之滨,存在三个主要原因:
其一,吴山葱岭是戎狄蛮族盘踞之地,戎狄就是后来秦人的祖先。然而,秦人素以凶狠好战著称,秦国又被世人称为虎狼之国。因此,对于拥有礼仪谦让家风的太伯、仲雍部族,吴山之地并不适宜长久繁衍生息与世代生存发展。
其二,商朝末期,历代殷王荒淫残暴,姬历遇害在先,姬昌遭囚在后,再是姬邑(伯邑考,伯为长,考为考证)被纣王炖成肉羹。为了躲避劫难,保存家族势力,综合多种因素,促使太伯决定率众离开吴山,另寻生存空间。此举不仅是彻底让出王侯之位,远离权斗漩涡,更是为了家族的存亡发展,必须做出的人脉迁移。
其三,秦地偏僻,蛮荒寒冷;江南富饶,丰美宜居。正如《论语》所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太伯率部落离开险境而另寻福地,有如《圣经》记载摩西带领希伯来人离开古埃及,进入迦南美胜地。迁徙过程,波澜壮阔,浩荡九天,纵横神州。此睿智决策,影响深远,决定了吴氏后裔三千年的生存与发展。
四、后裔东渡之考证
根据现代地理考证,三千多年前,无锡梅里应该非常靠近海岸。或许那时的太湖,包括阳登湖、淀山湖等众多湖泊在内,同为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一个海湾。中国地理之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主干江河多从西北流向东南,如黄河、长江、珠江等。由于长江经年累月的泥沙淤积,逐渐形成的冲积平原,才有了如今的南通和上海。
远古时期,地理知识匮乏,迁徙方向迷茫,但多半是穿峡谷、走河套,顺水路,下平原。估计太伯部族也不例外。迁徙队伍浩荡,船筏顺流而下,越过千山万水,流经众多河流,历时数个春秋,抵达万里长江,最终漂流至长江入海口。在湖海之滨登岸定居之后,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开基立业,发展壮大。由西北的凤鸣岐山,到东南的龙腾沧海;由姓氏创立国号,到雄踞春秋五霸。
吴国从兴盛到灭亡,诠释了中国历史哲学中的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祸福相依等道理。吴国灭亡之后,仲雍的后裔如天女散花,水陆八方迁徙开拓。可以肯定,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吴氏分支乘船跨越东海,抵达东瀛诸岛的可能性极大。南日本国鹿儿岛与无锡隔海相望,至今鹿儿岛神宫赫然祭祀吴泰伯。
公元815年,日本平安时代,嵯峨天皇下令编著的《新撰姓氏录》中记载:“松野,吴王夫差之后也,此吴人来,我亡始也。”蒙元时期,史官金履祥属浙东学派,在他编著的《通鉴前编》中提到:“吴泰伯至夫差二十五世,今日本国又云吴泰伯之后,盍吴亡,某支庶入海为倭。” 查阅《说文解字》,“倭”,遥远之意。日语中“倭”为“我”或“吾”,属第一人称,而非贬义。
日本著名僧人中岸园月,元朝时曾到中国参修佛法,在其名著《日本记》中称:“国常立尊为吴泰伯之后”。他考证日本天皇室,是吴泰伯的后裔。明治维新前,江户时代早期,日本学者松下见林,在其所著的《异称日本传》书中记载:“吴之时,其国王姬姓(之后)亡命日本,是日本开国之始。”此外,据《日本通鉴》及《日本国志》记载,东瀛日本皇室亦尊奉泰伯为先祖。
五、江南人文之始祖
华夏族之所以能雄踞世界东方,正是由东亚优越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不仅决定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还影响多元文化与地域文明的形成。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部落孕育一地民俗,一个族群创造一种文明。泰伯、仲雍率部族定居江南后,教化民众从狩猎打渔转变为农耕桑麻的生产方式,将江南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开发成为人丁兴旺、百业欣荣的富庶鱼米之乡。
自泰伯立足太湖始,吴文化就开始孕育萌芽。此后吴越之地的人文习俗,丰富多彩,韵味无穷,高雅精致,辉煌灿烂,其中以小说《红楼梦》的创作问世为历史性标志之一。《红楼梦》作品具有文学造诣高深、文化元素丰厚、文字语言精妙、吴地民俗突出等特点,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巅峰,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据历史考证,《红楼梦》的第一作者应该是明末清初隐居苏州的吴梅村;第二作者才是早年从南京迁移北京,增删编修《石头记》的曹雪芹;刻印发行者则是程伟元和高鹗。
五湖之滨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从无锡的梅里,到姑苏的梅村,两地近在咫尺,时空跨越千年。由此推断,从泰伯开基到吴梅村时代,必定存有延绵三千年的文脉传承。若无,吴文化的优秀基因从何而来?若没,江南人文的雄厚积淀又何以存在?无源之水,岂能奔腾万里之遥乎?无根之树,岂能结出丰硕之果耶?呜呼,《红楼梦》原作者是谁,竟成了一桩文化公案;叹哉,文脉传承于何处,竟难以言说其渊源。
另外,古汉语中“锡”与“赐”,“虞”与“吴”是通假字,而“无”与“吴”是同音字。将史料比较分析,可以推理出,吴氏之“吴”源自陕西宝鸡的吴山。无锡,就是吴人居住之所,上天赐福之地。由此推断,无锡之地名,必定因吴泰伯而来。
六、泰伯精神之永恒
泰伯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点:崇德、博爱、谦让、开拓。崇德基于明道,博爱在于惠民,谦让出于仁义,开拓源于勇猛。
在东西方文明中,古今中外只有俩人因淡薄权力而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一位是上古华夏的吴泰伯;另一位是近代美国的华盛顿。两位历史人物,代表着两种文明,时空相距三千年。泰伯是当之无愧的诸侯国第一王子,拥有至尊王储之位,却甘为臣庶之民;位居权力中心,而让出无上权力。敢为天下先,以退为进,淡薄明志,勇猛刚健,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三让天下的泰伯精神,成就了华夏民族三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
清乾隆皇帝和华盛顿总统是同时代人物,且两位最高统治者在同一年去世。两个权力人物的历史存在,代表着东西方两种文明的此消彼长。因为对权力的态度不同,所持的信仰迥异,乾隆在世享尽荣耀,死亡后却是越来越卑微的古代人物,缘于乾隆崇拜权力;华盛顿一生虔敬,逝世后却是越来越伟大的近代人物,因为华盛顿信仰上帝;泰伯毕生至德谦让,在逝世后三千年中,却成为越来越伟岸的亘古人物,源于泰伯敬畏上天。
在历史上,殷人祭祀上帝,周人敬拜上天,汉人跪拜祖先。古人信仰上帝,从文王姬昌著的《易经》可以印证,儒家经典同样存有大量记载。敬天是远古华夏的道统,也是华人原始的正宗信仰。当下时代,应当超越家族文化的祖先崇拜,回归天道文化的上帝信仰。那是古人的先声,也是国人的福音,更是华人的福祉。
泰伯精神的内涵还包括:信仰为首,权力为次;天下第一,家族第二。泰伯、仲雍等族人,敬畏天道,笃守家道,弘扬人道。他们毅然舍弃权力,远离世俗,突破成见,胸怀天下。他们意志坚定,可以离乡别祖;思想开明,不妨改名换姓;温和谦让,能够移风易俗;义薄云天,敢于开拓进取。
七、至德光辉之闪耀
时空运转,斗转星移;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时代变迁,人性永恒。
在《易经》中,唯有《谦》卦经文全都吉祥。崇尚时空变化的易经,六爻代表事物不同阶段,卦爻辞全部吉祥,实属罕见,仅此一卦。由此可见,人性之中的谦让品质是多么尊贵。当今时代,若求世界大同,唯有兼容并包,必须礼信谦让,这一切都是基于亘古不变的人性光辉。
三千二百年前,泰伯三让天下,遵循悠悠天道,敬畏冥冥上帝,超越一己之私,实现天下为公。泰伯至德谦让的人性光辉,如北辰之紫薇,如太白之启明,闪耀于历史长河。
当下和未来,世人如能仰望、赞美、效仿泰伯的谦让美德,民众必能安居乐业,社会必然和谐稳定,国家必定和平昌盛。泰伯闪烁出的人性之光,纯善而伟大,深邃而透彻;泰伯散发出的人性之美,淡薄而飘逸,幽雅而亘古。
泰伯之名,早已超越一家姓氏之祭拜;泰伯之灵,早就跨越九州宗庙之范畴。泰伯之德,终被誉为中华民族之德圣;泰伯之道,必将成为世界和平之理念。
参考文献: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三家注》,维基百科
《德圣吴泰伯---- 三让天下的精神内涵与永恒价值》
《吴越春秋·卷一·吴泰伯传》东汉赵晔,网络扫描版
《资治通鉴》:“今日本又云吴泰伯之后,盍吴亡,其支庶入海为倭。”
《梁书·倭传》:“倭者自云泰伯之后。”
《晋书·倭人传》:“闻其旧语,自谓泰伯之后。”
日本人编著《新撰姓氏录》中记载:“松野,吴王夫差之后也,此吴人来,我亡始也。”
《日本通鉴》,日本杂事诗,Chinese Text Project
《日本国志》/卷八,自由图书馆
日本鹿儿岛神宫,南日本新闻,2022/03/23
吴梅村是《红楼梦》原作者考辨
《红楼梦》脂批本
考证《红楼梦》原作者----用小说的五个特点进行推论
《易经》经文
上一篇:斐如公行略
下一篇:记黄埔军校教官吴乃辅
以我理解,泰伯、仲雍、季历,应该是长子泰、二子雍、三子历。l另外,虞和吴以前是通用的,因此虞山也可叫吴山。乌目山按读音写的,以我看古人的真实意思是吴墓山。
2024-06-15 09:1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