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试议宣公之一:世系一文,我们将宣公以上到兢公的世系,从新排列,如下:
1、(夫差世系)62吴兢-63吴芮-64吴徊-65吴琲-66初云-67吴简-68世宣
2、(重道世系)63吴兢-64吴芮-65吴徊-66吴琲-67初云-68吴简-69世宣
3、(征生世系)65吴兢-66吴泰-67通明-68吴徘-69初云-70吴简-71吴宣……
我们可以发现,直接影响宣公世系世次的关键,是“吴兢”的世次。
我们知道,所有宣公吴氏族谱,都承认宣公是兢公的七世孙,上述排列,也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吴泰又称伯芮,吴徊又称通明罢了。为什么会出现三个不同世次的“吴兢”:62吴兢、63吴兢、65吴兢。
吴寿錡宗长编写的《概论新安系徽谱与吴如胜谱之差异》告诉了我们差异的原因是:历史上有5个吴兢。历史学家吴兢只有一个,那是重道系下的吴兢,才是真正的历史学家。(详见原文,不另详述)
按此推理,《中华吴氏大统宗谱》,采用了(重道世系)63吴兢-64吴芮-65吴徊-66吴琲-67初云-68吴简-69世宣。
吴宣世系祖地在江西南丰,江西吴宣世系,也多采用(重道世系),宣公是泰伯第69代孙。
但这一结论,毕竟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由此可知,出现多个宣公世系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远祖世系又是通用和规范性的,惯称“通谱”,挂靠不同的“通谱”,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68世吴宣、69世吴宣、71世吴宣。
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所限,挂靠的“通谱”,也出现了地方性,例如:江西吴氏多采用“重道世系”69世宣公;广东吴氏,则多采用“夫差世系”68世宣公;福建吴氏则多采用“征生世系”71世宣公。
目前,鉴于粤、贛、闽吴氏,采用的宣公远祖世系不一,引发的“宣公究竟是泰伯世系第几代?”的问题,一时难以统一,那就各自维持现状,各说各的吧!要想达至全国统一,“牵一发而动全身”,实在是难上加难。
顶(3) |
踩(0) |
上一篇:季札的后人还姓吴吗?
下一篇:《祐公碑记》之安重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