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根问祖 > 各地寻根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诚觅惠安大吴吴氏宗亲 共续祖脉温情

       谨向天下吴氏宗亲发出寻根之约:凡源自福建惠安大吴乡、竿岭乡、后坑乡、印石乡,或堂号为“香山”的宗亲,若您家中藏有相关祖源信息,恳请与沧阳联系。也恳请各位宗亲鼎力转发,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祖脉传承的助力,这份大德我们将永远铭记于心!

        核心关键词:大吴、仁禄公、孝子公、香山、吴庆宗、吴德彰、孝感山香、香山大孝子、印石、竿岭、后坑

        祖源脉络,史志为证

        1. 《嘉靖·惠安县志》明确记载:吴庆宗为吴谓三世侄孙,于绍兴十五年(1145)登刘章榜进士,任职大理司。绍兴六年(1136),惠安县令彭元达复建庙学于旧址,吴庆宗与邑士柯硕材、林虞宗、陈宗翰共同主持其事。而“香山”之名亦源于此:宋乾道年间,里人吴德彰幼年时父母客死他乡,未能归葬。及长,他刻檀木为父母肖像,安葬于山隅,墓周香气久散不去,故得名“香山”,其南侧便是狮山。

       2. 《净峰前吴吴氏族谱》载:吴氏承延陵世泽,支派源自固始。唐朝时,始祖仁禄公入闽,卜居于泉州府惠安县吉庄铺大吴乡。仁禄公传至孝子公,其墓坐落于大吴本山,因“孝感山香”之异,故号“香山”。

       3. 晋江磁灶《梅溪吴氏族谱》亦有详记:庆宗公为一宁公之子,绍兴十五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后与寇交战,殉国于军中,追封“忠烈大夫”,妣唐氏。其子德彰公,念父亲战死沙场、骨骸无存,每日登山面海恸哭。一日,海上飘来一段异香檀木,他便刻木为父像,安葬于阁山,墓形号“犀牛望月”。因孝行感天,墓山香气袭人,朝廷特封其为“香山大孝子”,妣卜氏。

       4. 东岭湖埭头小印石《吴氏族谱》序文记载:本房族人先由大吴分居香山下竿岭村,后为避强寇迁移至大印石,再由大印石迁居此地。为不忘先祖,遂以“香山”为堂号铭记。传至数世,族人再度避乱迁移:长房庆傅公、三房三山公后裔留守祖地,四房少山公后裔移居前富村,二房次山公后裔则部分守祖、部分分居于此,即守仕公与宗鲁公一脉。宗鲁公于明朝万历年间,与伯祖守仕公相继至此建居,故神主分祀南北两座祖屋。宗鲁公年少有志,奉旨进京,随大军平寇有功,钦赐京省经略加恩金紫,实为祖宗荣光。后传至端确公时无子嗣,幸得北面种公次子兴继嗣,方使宗支绵延,人丁兴旺、财源广进。唯憾后世书香不继,盼子孙后代重拾向学之心,文运自当昌盛。今趁执教之机,修辑族谱,理清先代世系,以备后人传承有据。

       5. 竿岭后坑吴氏,本是大吴派往香山守护祖墓的族人。约在民国1926-1929年张吴械斗期间,村庄彻底废弃,族人四散迁徙。已知部分族人迁入惠安大吴村、南坑、西楼等地,亦不排除有后裔分布于其他区域。

       6. 据惠安洛阳吴氏族人所述,解放前每逢农历五月初六孝子公诞辰,族人都会举行祭祀大典或演戏庆贺,这一传统至今绵延不绝。

       7. “名宦乡贤裔,忠臣孝子家”——这幅对联在仁禄公后裔族群中广为流传,精准概括了吴氏家族宋代科举兴盛、人才辈出的辉煌。自仁禄公肇居闽惠海隅这片贫瘠之地,历代先祖筚路蓝缕、开基拓土,秉持耕读传家之风。至宋代,家族科举连捷,九世十三人登科,忠臣贤士辈出:先祖官至户部尚书,耻受乱朝爵命而隐逸南疆;谓公不畏权势,拒改名而辞屯田郎之职;稚山公在峡邵两地讲学,使当地文风大兴,后人感念其德,祀于乡贤祠;达老公上书罢黜盐商垄断,还民生计;大理寺卿庆宗公,矢志报国、战死沙场;德彰公孝亲至深,刻檀葬父、孝感山香……吴氏家族“名宦乡贤裔,忠臣孝子家”的美誉,实至名归!

        血脉相连,祖恩难忘。盼各地宗亲见此寻根启事,积极联络、相互转告,让离散的宗亲重归祖脉,让吴氏家族的孝德家风与辉煌历史代代相传!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