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根问祖 > 各地寻根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溯源长沙星沙冷木㳘吴氏始迁祖开宏公祖源

尊敬的各位宗长、宗亲:

       展信安好!我们是湖南长沙星沙冷木㳘吴氏后裔,一脉相承自始迁祖吴开宏(字佐昌)公。自开宏公迁徙至湘,时光已悄然流转约652载,家族枝繁叶茂,如今已传承至24世“熙”字辈,后裔人数逾十万之众。然而,开宏公之上的先祖脉络至今失考,这份跨越岁月的遗憾,促使我们踏上寻根问祖之路,渴望追溯家族根源,寻回失落的记忆。

       元末明初,天灾频仍,战乱不休。开宏公与其弟开敏公(字倚正)秉持忠义,不愿为伪汉王陈友谅效力。为避其追捕,兄弟二人毅然与母亲魏老太君(后蒙朱元璋敕封一品夫人)携手,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今宜春市丰城县)大碑桥启程,迁居湖南善邑县(今长沙市区)八都洞井铺金井塘冷木㳘。彼时,开宏公45岁,开敏公36岁,这场迁徙,成为家族命运的转折点。

       据1928年版《星沙冷木㳘族谱》记载,开宏公生于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甲子五月十一午时,身为太学生,学识渊博。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四月二十,开宏公溘然长逝,葬于善邑县八都洞井铺(今长沙市雨花区)何家田大坝之东的凤形山,享年55岁。

       明初,百废待兴,朱元璋为广纳贤才,颁诏推行文武官员科举制度。开宏公与开敏公兄弟应诏赴考,双双蟾宫折桂。开宏公念及母亲年迈体弱、卧病在床,无人侍奉左右,毅然以“母老”为由,婉拒朝廷任职,力劝弟弟开敏公赴金陵(今南京)履职。开敏公深受朱元璋赏识,擢升为翰林学士,于院翰林陉礼贤馆任职,成为皇帝近臣。

       甲寅年(1374年),太始祖妣魏太夫人仙逝,获朝廷敕封一品夫人,安息于洞井铺金井塘。同年秋,开敏公以荣禄大夫(明朝正一品官员)之身,遵朝廷律令,辞官回乡,守孝报恩27个月。戊午年(1378年),星沙冷木㳘吴氏宗祠落成。庚申年(1380年)11月,长沙知府陈弁序特赠“士享遐龄”横匾,悬挂于宗祠之上,彰显家族荣耀。守孝期满后,开宏公考虑到南昌是历代祖先长眠之所,加之母亲又葬于星沙金井塘,便劝弟弟不再返京复职。此后,开敏公回归南昌祖籍,开宏公则留守善邑洞井铺金井塘冷木㳘,在此置下湘潭易家湾高桥坝与善邑洞井铺金井塘产业,开枝散叶,繁衍出高桥坝、金井、大路、柳冲、高塘五大房后裔,铸就长沙星沙冷木㳘吴氏的辉煌根基。

       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居善邑八都洞井铺金井塘冷木㳘,至明景泰年间(1450年),历经八十余载,第六世祖景蓉(金井房)、景澄(大路房)、景祥(柳㳘房)牵头首次系统修谱,并确立旧24字辈:开庆思智,再景曰时,朝万启之,世上士敦,正学文明,大肇纯熙。清咸丰十年(1860年),第四次修谱时,又新增24字辈:其克谟宣鼎简,南琛西玉光垂。广允诚笃忠肃,惠和恺悌恭懿 。我族属渤海堂,明代时,丰城族谱曾多次寄往楚湘,可惜明末毁于兵燹,致使早期派系无从考证,给如今的续谱工作带来重重困难。虽有零星线索,显示我族迁徙轨迹为:吴国季札→东汉山东渤海郡→秦地(宝鸡静宁);北宋迁至四川;南宋迁至楚北郧阳(今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南宋中期迁至涪水(乌江)、来凤(今湖北恩施);南宋中后期至元初中期迁至豫章(今南昌市)丰城县大碑桥;元末明初,于1369年迁至长沙星沙冷木㳘,但这些信息尚待进一步证实。

       为明晰家族源流,完整勾勒祖先生平,实现认祖归宗的夙愿,恳请各位宗长、宗亲多加留意,协助查阅谱牒资料,提供相关线索,共同考证开宏公、开敏公祖源。同时,也烦请帮忙关注自长沙星沙洞井铺金井塘迁出的其他冷木㳘吴氏支系(使用旧24字辈的族亲)。若能查证属实,我族全体成员定当感恩戴德,铭记您的功德,将您的善举载入族谱,世代传颂!

       若您掌握相关线索,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吴国庆(湖南湘潭)、吴光明(陕西紫阳)

长沙星沙冷木㳘吴氏后裔敬启


上一篇:延陵支系福州吳氏寻根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