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是历史资料,不是完整的一篇传记
2025-06-17 09:41:11 回复
陈胡公(约前1150年-前1030年),又称陈妫满、胡公满、虞胡公,妫姓,名满,字少汤,舜帝之后裔,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 舜帝将天下传给夏禹后,历经夏商之朝,舜帝之后裔则时有受封立国,也时有去封失国。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又寻封舜帝后人,便将陶正官虞遏父之子妫满(即后来陈胡公)封为陈国国君,使其作为舜帝后裔之代表,来继承舜帝之正宗正统,并将长女大姬配嫁于他。妫满成为陈国开国国君。在位期间政绩卓著,深受国人颂爱,是位励精图治的明君人物。后妫满去世,葬于陈国封地。 陈胡公修筑陈城,以御外患内乱,形成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宗庙行周礼,以奉舜祀,光大先祖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美德,使家庭融洽,社会祥和,把宛丘变为陈国臣民的聚乐地。《汉书·匡衡传》云:“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诗经·陈风》中《宛丘》一诗便是生动的写照;陈胡公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要求人们做到舜时推行的九德,使陈国立于十大诸侯之林。后人为了纪念其在陈国的功德,在国都南廓内修建了陈胡公祠,并传说在原柳湖东为其建有陈胡公铁墓。 陈胡公,妫姓,陈氏,名满, [3],是舜帝的三十三世后裔。舜帝还是平民时,尧帝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为妻,居住在妫汭。舜帝的后代便把地名当作姓氏,姓妫。舜帝死后,将天下传给禹。禹建立夏朝后,将舜帝的儿子商均封在虞国 ,商均于是成为诸侯。 夏朝时期,虞国有时失去封国,有时继续受封,虞国国君有虞思、虞遂等,都是虞满的先祖。 商朝末年,虞满的父亲虞阏父(遏父)投奔周部落,担任陶正一职。 [8]虞阏父因制陶技艺精湛,得到周文王、周武王两代君主的器重。 虞满自幼聪明,年长后贤明通达 ,品德高尚,才识过人。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史称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的后代,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虞满为妻 ,封在陈地,以奉舜帝的祭祀,国号“陈”,都城在今河南淮阳,爵位侯爵。周成王九年正月十五日,妫满去世,谥号胡公,为陈胡公,葬于陈国(都城在今河南淮阳)境内 ,其子犀侯继位,为陈申公。 陈胡公的后裔王莽称帝后,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庙号统祖。 陈胡公在位期间,修筑陈城,以抵御外患入侵;抗治洪水,兴治陶业,实行一系列的富民强国政策;并以周朝的礼义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同时陈胡公选贤任能,扬善惩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建都宛丘 陈胡公建都于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陈胡公所建宛丘城为方形,周长九里十三丈,城墙高二丈四尺,建有四门,门皆三重。绕城有土筑外郭一道,即护城堤。堤高丈许,以防水患。 司马贞《史记索隐》:“舜、禹馀烈,陈、杞是继。妫满受封,东楼纂系。” 父亲:虞阏父(又称遏父),周文王、周武王时担任陶正一职。 妻子:大姬,周武王之女。 儿子:陈申公,名犀侯,陈胡公嫡长子。 陈相公,名皋羊,陈胡公次子。 陈胡公为陈、胡、田、虞、姚等姓的共同始祖。其逝世后,周朝天子赐谥号“胡公”。胡公满的后裔以谥号为氏,遂为胡氏。妫姓之后繁衍出40多个重要的姓氏,其中最大的五姓是陈、胡、田、虞、姚,除了虞姓外,其他四姓为当代的百家大姓。妫姓胡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陈胡公是陈氏得姓始祖,陈胡公后裔,一本千枝,繁衍昌盛,如今族裔陈氏中国包括港澳台陈姓人口7000多万,全球陈姓9800多万。广东、浙江、福建、海南、澳门、香港以及台湾、南方地区和海外华人都是第一大姓。始祖皆胡公,遍及海内外,有据可考的可分完公、吴公、留公、衍公、亢公、全温公六大支系。历经三千余年,陈氏名人辈出,为君、王侯者逾百人,为宰辅、将帅者各60余人,而且历代科第蝉联。 后世为纪念陈胡公的功德,在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南郭修建胡公祠(今称三元宫),并在柳湖东建陈胡公墓。其墓因城壕水长期注浸,故后人以铁锢之,俗称铁墓。
2025-06-17 09:07:25 回复
陈胡公名下,其中陈姓是一个约九千万人口的大姓,加上其他衍生的氏族,海内外估计人口超过一亿。陈胡公是百家姓中多家姓氏的共同祖宗,竟然没有一篇像样的人物介绍。实在是缺憾之至。本人闲暇之余,写了一篇传记,供有缘有心人士了解自己的家族文化。
2025-06-17 06:31:39 回复
表情
陈胡公传
这种是历史资料,不是完整的一篇传记
2025-06-17 09:41:11 回复
陈胡公(约前1150年-前1030年),又称陈妫满、胡公满、虞胡公,妫姓,名满,字少汤,舜帝之后裔,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
舜帝将天下传给夏禹后,历经夏商之朝,舜帝之后裔则时有受封立国,也时有去封失国。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又寻封舜帝后人,便将陶正官虞遏父之子妫满(即后来陈胡公)封为陈国国君,使其作为舜帝后裔之代表,来继承舜帝之正宗正统,并将长女大姬配嫁于他。妫满成为陈国开国国君。在位期间政绩卓著,深受国人颂爱,是位励精图治的明君人物。后妫满去世,葬于陈国封地。
陈胡公修筑陈城,以御外患内乱,形成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宗庙行周礼,以奉舜祀,光大先祖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美德,使家庭融洽,社会祥和,把宛丘变为陈国臣民的聚乐地。《汉书·匡衡传》云:“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诗经·陈风》中《宛丘》一诗便是生动的写照;陈胡公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要求人们做到舜时推行的九德,使陈国立于十大诸侯之林。后人为了纪念其在陈国的功德,在国都南廓内修建了陈胡公祠,并传说在原柳湖东为其建有陈胡公铁墓。
陈胡公,妫姓,陈氏,名满, [3],是舜帝的三十三世后裔。舜帝还是平民时,尧帝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为妻,居住在妫汭。舜帝的后代便把地名当作姓氏,姓妫。舜帝死后,将天下传给禹。禹建立夏朝后,将舜帝的儿子商均封在虞国 ,商均于是成为诸侯。
夏朝时期,虞国有时失去封国,有时继续受封,虞国国君有虞思、虞遂等,都是虞满的先祖。
商朝末年,虞满的父亲虞阏父(遏父)投奔周部落,担任陶正一职。 [8]虞阏父因制陶技艺精湛,得到周文王、周武王两代君主的器重。
虞满自幼聪明,年长后贤明通达 ,品德高尚,才识过人。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史称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的后代,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虞满为妻 ,封在陈地,以奉舜帝的祭祀,国号“陈”,都城在今河南淮阳,爵位侯爵。周成王九年正月十五日,妫满去世,谥号胡公,为陈胡公,葬于陈国(都城在今河南淮阳)境内 ,其子犀侯继位,为陈申公。
陈胡公的后裔王莽称帝后,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庙号统祖。
陈胡公在位期间,修筑陈城,以抵御外患入侵;抗治洪水,兴治陶业,实行一系列的富民强国政策;并以周朝的礼义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同时陈胡公选贤任能,扬善惩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建都宛丘
陈胡公建都于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陈胡公所建宛丘城为方形,周长九里十三丈,城墙高二丈四尺,建有四门,门皆三重。绕城有土筑外郭一道,即护城堤。堤高丈许,以防水患。
司马贞《史记索隐》:“舜、禹馀烈,陈、杞是继。妫满受封,东楼纂系。”
父亲:虞阏父(又称遏父),周文王、周武王时担任陶正一职。 妻子:大姬,周武王之女。 儿子:陈申公,名犀侯,陈胡公嫡长子。 陈相公,名皋羊,陈胡公次子。
陈胡公为陈、胡、田、虞、姚等姓的共同始祖。其逝世后,周朝天子赐谥号“胡公”。胡公满的后裔以谥号为氏,遂为胡氏。妫姓之后繁衍出40多个重要的姓氏,其中最大的五姓是陈、胡、田、虞、姚,除了虞姓外,其他四姓为当代的百家大姓。妫姓胡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陈胡公是陈氏得姓始祖,陈胡公后裔,一本千枝,繁衍昌盛,如今族裔陈氏中国包括港澳台陈姓人口7000多万,全球陈姓9800多万。广东、浙江、福建、海南、澳门、香港以及台湾、南方地区和海外华人都是第一大姓。始祖皆胡公,遍及海内外,有据可考的可分完公、吴公、留公、衍公、亢公、全温公六大支系。历经三千余年,陈氏名人辈出,为君、王侯者逾百人,为宰辅、将帅者各60余人,而且历代科第蝉联。
后世为纪念陈胡公的功德,在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南郭修建胡公祠(今称三元宫),并在柳湖东建陈胡公墓。其墓因城壕水长期注浸,故后人以铁锢之,俗称铁墓。
2025-06-17 09:07:25 回复
陈胡公名下,其中陈姓是一个约九千万人口的大姓,加上其他衍生的氏族,海内外估计人口超过一亿。陈胡公是百家姓中多家姓氏的共同祖宗,竟然没有一篇像样的人物介绍。实在是缺憾之至。本人闲暇之余,写了一篇传记,供有缘有心人士了解自己的家族文化。
2025-06-17 06:31:39 回复
我也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