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在线 cnwu.net

首页 > 吴氏分布 > 分布概况

吴氏家族的迁徙与分布(秦汉前至明清)

2025-01-14  来源:广东岭南红研院 浏览:609

       秦汉以前

       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此地也是吴姓发源地。

       周初,是泰伯的封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强大,国境一直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姓首先向北临近的齐、鲁之间迅速迁徙繁衍。这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季札之后。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

       公元前537年,吴楚交战后,厥由被带回楚国。此后,他流亡楚国,娶妻生子。后代以名为姓,形成吴姓的分支:厥由氏。

       夫差的儿子吴姑蔑,在与越人作战中被俘,吴亡前数年,夫差的太子吴友和王孙弥庸也一同被俘,流落到越国。

       秦汉时期

       吴芮属吴征生这一支,父亲自楚迁居庐山。汉朝一统天下,分封功臣,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食邑3千户。自此,吴姓宗族中吴芮一支又自江西迁到湖南。

       岭南吴霸,清《广东通志》载,吴霸字子公,西汉末年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人。吴霸先世是吴亡后迁到越国的吴王室贵族后代又随越人南迁的一支。汉昭帝时吴霸升任(片羊)(片可)太守,(片羊)(片可)郡在今贵州省西部。吴霸后裔兴旺。《广东通志》:五岭以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部分是吴霸的后代。

       三国时期

       吴允承回迁吴郡奉祀先祖吴太伯三代之后,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吴氏家族成为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治的国戚,孙策、孙权兄弟的母亲吴国太便出自吴郡吴氏。

       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至隋唐的七百余年间,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入侵中原,致使北方战争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因而北方士民大量南迁,吴氏宗族也在南迁之列。据唐林宝撰写的《元和姓纂》记载,这期间的吴氏大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并呈南兴北衰之势。

       据史料记载,吴氏子孙在江南分支开基的地方主要有今浙江的杭州、杭井、奉化、温州、临海、平阳、临安;江西的兴国、石杭;福建的莆田、福州、漳州、泉州、汀州;广东的潮州、嘉应州、南雄;广西的梧州、南思等地,如广东潮州府潮阳县贺陇乡吴氏著存堂天元世下一支,就是季札后裔在吴国灭亡后,随战乱不断迁徙而来。至唐代,应募垦殖铜盂,始定居下来。其开基大都在秦汉以后,其中浙江、江西等地在隋唐之前;福建、广东等地在唐以后。

       另据史料记载,入闽始祖祭公字孝先,为太伯六十二世孙,原居河南光州固始,唐时随王审知入闽平黄巢起义,堂族六人分居福州、泉州之间,称吴氏六祖,支分漳州及泉州。入粤始祖吉甫公,为宣公五世孙,宣公原居四川后迁江西南丰,后因战乱迁至福建汀州宁化县,吴氏虽遍及全国,但繁衍发展中心为江南一带。

       宋元时期

       据《海盐吴氏宗谱》(光绪22年版)记载,廷尉吴公晚年定居石门语溪洲钱(今浙江桐乡县西石门),故居至清末尚存。谱称语溪洲钱吴氏。宋代中期,吴氏子孙,恃贵犯法,给语溪洲钱吴氏带来厄运。谱称因为这次犯事,至使语溪吴氏家族“家被籍,丁口窜毙殆尽”,仅有一胤,侥幸逃过于这场劫难。

       大难后幸存的一胤生了三个儿子,后来分居三处:长子吴德昭,留居石门洲钱祖居;次子吴德彰,赘居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勾垒;三子吴德辉,赘居海宁县治前。留居语溪氏,后又分出三派:一派为吴绳翁后裔,分居马头村;一派分居海盐;一派分居石硅村,为吴申孙的后裔。

       海盐吴氏一派,以吴馨为一世始祖。据《海盐吴氏宗谱》记载:海盐吴氏一世祖吴馨,字世芳,明末处士,世代居住在石门语溪洲钱。吴馨生子吴贤济,字北皋,排行第四。吴贤济是石门县的岁贡生,即秀才,当明朝末年,为避兵灾战乱,他将家室迁居海盐冈图画桥,成为海盐吴氏的始迁祖。

       吴佑生了两子:长子吴凤,少子吴恺。吴凤,字君雅,官任汉乐浪郡(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太守。这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最早到达今朝鲜国的吴姓成员。吴凤生的一个儿子吴冯,字子高,官任鲷阳侯国(今安徽临泉县鲷城)相。吴凤的弟弟吴恺,任新息(今河南息县)令。

       宋元时期,吴姓已遍布全国。上代的一些吴姓大宗仍保持兴盛局面。季扎次子吴征生一支在两宋产生了科举官宦世家吴相家族。濮阳吴氏的一支经辗转迁徙后形成根深叶茂的汝南——太原吴氏。渤海吴氏成员南迁江南后落地生根,在两宋时期形成江南第一望族吴宣家族。沉寂上千年之久的吴姓正宗季扎四子吴子玉一支延陵吴氏开始复兴。隐姓达千余年的季扎长房后裔洞庭濮氏于南宋初年复姓归宗。这一时期,由于民族关系问题的存在,宋金长期对峙,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吴氏军事世家甘肃水洛吴玠、吴磷家族。以上吴姓望族都很重视世系传承,其历史渊源十分清晰。

       明清时期吴氏家族分布

       明清时期,吴姓的分布更为广泛,自上古保持世系传承不乱,代有显贵的世家大族几乎绝迹。这时期吴姓望族大都由唐宋时期的单家发展而来,并从地区分布上呈同姓异宗交叉分布,如广东潮州府贺陇吴氏,虽自汉唐后世居本地,因历代的战乱和灾荒,发展极其缓慢,及至明万历后到清乾嘉年间,始繁衍成吴氏著存堂一族。吴姓的迁徙多是由于战乱、灾荒、析居、任官、政府组织移民等诸多原因引起的。例如,明清时期的江西南昌吴氏虽号称诸樊、夫差后裔,但其先祖却是来自安徽歙县的流民,定居南昌后,繁衍成当地大族。江西德兴建节的吴氏则是唐末为避黄巢兵乱而迁来的。江西弋阳吴氏在五代战乱时,从金陵(今南京)迁来的。湖南益吴氏主要有三支,九都冲吴氏其先祖吴世春、吴永鉴叔侄二人自江西清江来湖南益阳经商,从而定居益阳,后裔繁衍成益阳九都冲吴氏。泉峰吴氏,其先祖在元初游学湖南,而定居益阳,后世繁衍成益阳泉峰吴氏。夹流溪吴氏则是明初从江苏省江阴县迁居湖南益阳夹流溪,据其家谱记载,到清乾隆时,这支吴氏已传了13代。

1
          0

上一篇:吴姓的迁徙分布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我也想在此上传信息资料或寻根>>>


●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请留言

共 0 条留言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