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吴氏宗亲: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的吴朝兵。
我们这一支吴氏族人,在房县已开枝散叶,如今族中人口已达数千。根据老族谱的珍贵记载,元末时期,我们的祖上吴郭氏,带着两个儿子吴顽和吴鳌,从江西临江府清江县鼓楼街(现今江西宜春市樟树镇鼓楼街)踏上了迁徙之路,落脚在湖北黄州府蕲水县鸭儿畈(即现在的黄冈市浠水县)。在那里生活数年后,于洪武初年,又几经辗转,最终定居在了郧阳府房县(也就是现在的十堰市房县) 。 岁月悠悠,老族谱上记载的字派,如今仅能考证出最后一句“?、友、万、国、?”由于首尾两个字,族中先辈没用派别启名,而是用的单字,以至于这两个字的准确内容难以考证,实在令人惋惜。
到了清代,族中又续了五言八句共四十个字的新字派,自启用以来,已传承十几辈,繁衍出4000余族人。
新字辈如下:道良时文必,士吉尚永昌,兴朝秀正本,有盛定延长。美善腾中建,成全守向康,一心朋广进,立志庆安常。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河万里,必有其源。
我们始终铭记自己的根源,渴望探寻家族的完整脉络。在此,我真诚地希望能够联系上祖居地江西省宜春市清江县樟树镇鼓楼街,以及湖北省黄州(今黄冈)蕲水(浠水)县鸭儿畈的吴姓宗亲们。如果您知晓任何相关线索,恳请您不吝相告。您提供的每一条信息,都可能是我们寻根路上的关键指引。
万分感谢您的关注与帮助,期待与您携手,共寻家族根脉,续写吴氏荣光!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吴朝兵
顶(1) |
踩(0) |
上一篇:安徽和县历阳镇吴氏寻根
下一篇:山东省临清市尚店镇贾牌村吴氏寻根
寻文进公上溯至宣公源流世系,以及分支散迁于恩施来风县、定潘洲、湘西龙山等处的族亲
2021-08-29
举世罕见的殷商遗址—樟树吴城
吴城遗址位于江西樟树市吴城乡,遗址发现于1973年,同年开始发掘。这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其发现、发掘标志着江西早期文明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揭开了南方地区商代考古的新篇章。
吴城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吴城商代遗址,是长江流域乃至长江以南地区青铜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因修正了“商文化不过长江”之说而蜚声海内外。目前,吴城遗址正在积极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吴城遗址是1973年兴建吴城水库时发现的。经过专家的断代,吴城遗址是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一座城池。吴城遗址是中国南方一处规模较大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千米。遗址内发现有陶窑区、冶炼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广场等遗迹。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石器等遗物数千件。其中烧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发现,证明了这一地区即是青瓷器的发源地之一。许多陶瓷器物上还带有刻划的文字符号。
遗址经过6次科学发掘,共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至3米不等,划为七层,分三期文化。共清理房基2座, 窑址12座,灰坑55个,墓葬16座。出土较完整的石器、陶器、青铜器、 玉器、牙雕等900余件,特别是陶文、原始瓷、铸铜工具的出土,是江西考古新的重大发现。
在古肖江的上游,距今天樟树市城区西南44千米的山前乡吴城村,有一个著名的方国(都邑),这就是吴城商代遗址。 有专家认为,传说中的太伯奔吴,这里曾是路经之地,太伯先奔荆蛮,从这里下赣江,再到吴越。
据吴城黄村族谱记载,吴城早年曾有吴王庙,后被废。 自1973年9月吴城遗址被发现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实地指导下,发掘清理大量遗址,遗址中陶文、原始瓷、铸铜遗迹、龙窑的发现为江西省考古史上重大发现,标志着吴城地区早在3500多年前已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否定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
大量的陶文和符号等实物资料,论证了殷商时期赣鄱地区不是“荒服之地”,而是高度的文明区域;铸铜遗迹、工具和精美的青铜器的出土,说明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和中原一样,能熟练地掌握铸造技术,生产高质量的青铜器,解决了南方地区殷商时期能否铸造青铜器的重大学术问题。大量的完整器物,特别是40多种印纹陶纹样,是打开研究江南古文化的一把"钥匙"和年代学的"标尺",结束了江南考古长期存在的文化年代上的紊乱。
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江西境内唯一的一处内涵具有较多中原商文化因素的遗址,现已命名为吴城文化,直至仍是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研究的热门,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祥地在何处历来受到史学界、文化界的关注,更为海内外吴氏宗亲所看重。
2025-01-25 21:26:41 回复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吴顽、吴鳌后代,吴氏宗亲2千多人寻找江西省宁江市清江县樟树镇鼓楼街及湖北黄冈浠水县鸭儿畈吴氏宗亲。QQ:1106564830
2025-01-25 21:2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