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在线 cnwu.net

首页 > 寻根问祖 > 各地寻根

寻广东丰顺汤田吴氏6世祖后裔

2024-10-04 作者:吴丕镇 来源:原创 浏览:1672

       寻外迁支

       丰顺汤田6、7、8世祖后裔,7世万通公,8世大爵,8世大禄。外迁失考。

       联 系 人:吴丕镇

寻丰顺汤田吴氏6世祖后裔

寻广东丰顺汤田吴氏6世祖后裔

       十世:朝英公配刘氏字日尚生子二长鼎杰、次鼎贤兄弟于清康熙四年往湖广后入四川闻俱有传

       十一世:鼎贤公配林氏生子文卿因居四川失考

       十一世:鼎杰公配氏以鼎贤公兄弟于清康熙四年,往湖广后入四川潼川府 遂宁县空山回龙寺洋风丫因家焉生子三,长文行、次文忠、三文信

       十二世:文行公配黄氏生子三长士选、次士达、三士道、因移居四川失考

       十二世:文忠公配邓氏生子三长、士连、次士通、三士遴因移居四川失考

       十二世:文信公配陈氏生子五长士进、次士逵、三士遥、四士五出家、五士六因移居四川失考 ,望各地宗亲帮忙转发各吴氏相关群等。

4
          0

上一篇: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大石板围记的吴姓寻根

下一篇:陕西安康吴氏寻根

我也想在此上传信息资料或寻根>>>


●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请留言

共 8 条留言
  • 吴有为

    永定族谱记载内容上畏庵公配赖氏生六个儿子。德庆与德广公在丰顺开基本上祖之一!问题之下其它四子德学、四子德海、五子德源、六子德荣。友在何处寻找?

    2024-12-22 18:30:09 回复

  • 宗亲

    南山架造宗祠购地契
    立找价洗业本家祠孙仔玠,同侄五福五典、男五昌五英孙和寿四房等,今有祖遗下南门城内花园空地基一所、鱼塘一口,并右角上书房一厅。南至东城墙为界,东至宗一公塘墙为界,西至迺璞屋墙为界 北至阙家墙为界。额有四正分,明额载本县本户官米一斗,租米一斗,民米三升。于康熙已卯年内出卖与熊葛英兄弟收买过手管业,其米过割熊户。今彭婆太遗下子孙祚昌户、汤湖户、赤迳户、南山户、塘厦户、奥杳户、大坝户、司前户、均邦户等办出价银并酒席等项银共二百一十两正,在于熊家收买。有仔玠叔侄四房众等托中劝说众户祖叔,办出找价洗业酒席押筹项共银一百九十两正。其银即日随字交讫,不欠分文。自找价之后其地基园塘任从众户人架造宗祠,永远管业。其园内西南角苑胎背后书房上一厅,并西片斜角粪缸边以墙角直上为界。其契内所载米三斗在熊家户内割转。有仔玠叔侄思得此米众户难以完纳,自情愿托中三面言定其所载民米三斗系仔玠叔侄认回纳粮。其西南花胎背后书房上一厅并斜角地基系众拨与仔玠叔侄管业,以为每年纳粮地产之资。其书房不得在祠内侧角开门,其官米一斗租米一斗系众完纳,不涉仔玠叔侄之事。自后不得异言生端反悔等情。其民米若归众完纳,其书房上一厅并斜角地基一并归还众户管业。各无异言等情,两厢甘愿两无逼勒。今欲有凭,立找价洗业永远为据。
     
    中人本家:渤彩、孙周、渤祥、渤松、渤巽、上睦、渤尚、翠其、山秀、信子、文之、廷子、山翠。
    见证本家:际运、伊斡、渤恭、渤端、会五、禹春、殿英、雝集、抡集、裕有、俊兹、宫馥、渤和、有衍、渤昌、渤洪、穆予、山聚、启曾、彦标、友湖。
    均邦户首敷兴、祠首山献、山碧。
    康熙四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立找价洗业本家祠孙仔玠同侄五福五典男五昌五英孙和寿。

    2024-12-22 14:37:10 回复

  • 宗亲

    整个承顺世系的形成,还是离不开“永定”和“吉甫”这个核心。也就是前面说的,承顺世系形成的核心是永定吴氏,只是各个地方有所演义变化,以及各个地方合谱有各自的联合方式。
    前面谈过主干世系都是各地始祖的串联和并联,下面再聊聊一些地方串联并联的一些细节。
    在这里是“承顺”迁的永定,“吉甫”“出宰搏罗,由闽迁粤”。也就是说在嘉应州当时合族修谱时把迁石壁的承顺当永定始祖,把埋在永定的吉甫当成了“入粤始祖”了。
    分析嘉应州在这条世系主线中,最主要的贡献是“念”字辈的创造,把各支以念字辈为亲兄弟,从而成为了同宗共祖的分支。我们可以此推导大埔吴氏修谱时为联合各支,就是创造了“千”字辈为亲兄弟,作为各支联合的基础,从而把各支合为一家的。而把嘉应州、大埔、永定串联起来的则是孟伯支。
    那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地方修谱喜欢把永定和吉甫关联起来呢?我分析那还是吴献衷写的那篇《吴氏源流纪》的原因。文章标题太大,把一小支的来历标成了整体吴氏的历史根源,也就自然成为了各支追溯的对象。
    如果我们的思维有着这根弦去分析各地方谱,就会发现这种联合方式很普遍的,甚至是联修合谱的基本手法。比如说兴宁原先以泰甫为共祖合谱的九子十知州,纶公十子的组合等。不能说都是拼凑,也有直系传承的部分,但整体肯定是拼凑起来的。
    当一个县级以上的:地方各个宗支(比如说吴氏这种大姓)合谱联修,就必然会把不是一家的各支合为一家。虽说同姓一家没错,但现实不是这样的传承关系。

    2024-12-22 14:05:20 回复

  • 吴永伟

    吴璘碑有“出自宁化”之说,吴献衷的《吴氏源流纪》才有了宁化石壁始祖承顺公的联想。所以找承顺应该去石壁找,这与其他地方的什么墓没有关系,叫个名而己。
    坤二是龙岩始祖,与大埔同样的没有关系 ,那也只是吴献衷描述的 石壁一一龙岩一一永定 , 这条假定迁徙路线的标志人物而己。
    当然为什么要联龙岩?我的理解是龙岩有个兴甫,也是当地一大宗支。这要明确兴甫、吉甫两个的兄弟关系,也就必须走的流程。这个就和为什么宣公要先迁临川石井,再迁南丰金斗窠一样,要不然经公与纶、绍分隔两地如何是亲兄弟呢?这些都是修谱者掩耳盗铃、此地无银的骚操作罢了。
    这两段话可能是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吧。比如说现在福建有的祠堂以宣公为主神位,于是宣公成为了当地的始祖。若干年后指认当地某坟说,这个就是宣公墓,再配个千是背金骸的故事,一切都是天衣无缝。
    了解了上面世系的来历,我们试试再扩大推广一下来理解“宣纶宥承坤甫五千念”世系的来历。
    前面讨论过的,先有纶绍二公的祠堂,后来再改成了现在的宣公祠堂。是否可以理解纶公的世系关系是比较明确的,宣公世系传承会比较模糊。这个会有比较大的争论,也不是今天的主要问题问,暂且不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宣纶宥都是或曾是始祖,不管大始祖小始祖,这个没有问题。
    承坤甫也一样的,吉甫先是永定始祖,因为墓在永定,虽然是四郎首迁,但认其父为始祖不是问题的。坤二是龙岩始祖或编会创的龙岩始祖,这对不对不要紧,但资料显示坤二最早关联的是龙岩,就和承顺最早关联石壁一样,于是承坤甫就成形了。
    五四郎是大埔始祖这个通过兆益的谱,也很明确的确。而大埔始祖的地位正是各千字辈宗支联合的结果。有的地方以千字辈为始祖的,有的地方以念字辈为始祖的。千与念不是本名的,以字某或号某附应成一人。这么一来“五千念”世系也成形了。
    据上可知,从宣至念各辈所形成的“世系”,其实就是各地始祖的串联。用五四替换了四郎,形成了闽越吴氏的主干;把承顺当宥公,完成了江南闽粤两大世系的合并。当然,也有继续往下串的如德广德庆,还有就继续往上串如筒公兢公。
    所以说,这些主干世系都是各地始祖的串接或并联,这个就是解读现在这个混乱世系的总口诀。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代差一百岁两百岁为父子,或孙子比祖辈先出生的原因了。

    2024-12-22 14:04:20 回复

  • 吴永伟

    贵州一位宗亲老者告诉我:在没有寻到根时宁可自成一体系决不乱认祖源,文化达不到修谱水平就不要为难自己,让后辈贤良来完成,最恨那些乱改老谱行为。

    2024-12-22 13:59:33 回复

  • 宗亲

    根据目前能了解到的各种版本的所谓古谱资料,可知丰顺汤田吴氏的断代史是始于德庆公德广公之父三公无疑,三公之上的世系实为嫁接版本,未可尽信。另外,福建汤湖茂参公的高祖吴四六郎公之兄四五郎公确是三公之先人,但其父子关系在年龄方面并不甚合逻辑,有待商榷。三公别号畏庵的来由也欠缺可确证的依据。个人浅见,不喜莫怪!

    2024-12-22 13:57:38 回复

  • 宗亲

    宗亲 : 多联系一下外支,多对外发布寻外支信息。 宗亲:您是哪里的

    2024-10-08 20:12:06 回复

  • 宗亲

    多联系一下外支,多对外发布寻外支信息。

    2024-10-05 15:09:54 回复


吴丕镇 个人文集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