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姓氏的重视,全世界独一无二我们所有中国人都有姓,有句话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这个“姓”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姓氏其实就是一个人身份的标志,表明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和谁是一群人。姓字“从女从生”,我们知道最开始的人类社会是母系社会,所以姓氏最开始是从母系社会起源的。姓的主要功能,就是一种区分血缘群体的标志。
据1987年的统计,我国现有的姓氏约11969个,常用的大概是3050个,其中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等十个大姓,占了我国人口的40%。中国人对姓氏的重视可以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其实这种对姓氏的重视,背后就是对于宗族、对于血缘的一种认同。可以说,我们中国人对宗族或血缘的高度重视,正是中华文化能够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知道,西方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只要有唐人街的地方,几乎都有宗亲会,比如黄氏宗亲会、李氏公所,名称虽然各种各样,但它们都是一个姓氏族亲共同聚会的地方,是一个宗族组织凝聚的所在。
宗族有三个标志:祠堂、祭祖和族谱
祠堂和祭祖 祠堂的修建是宗族组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修祠堂是有条件的。第一,需要有一个管理组织机构,第二,其中必须有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要么是当大官的,要么是商人能赚大钱,因为修祠堂需要有号召力,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运作。祠堂既有实际的功能和作用,比如它是道德宣讲的场所,是办公和讨论的地方,也是处理各种家族纠纷的地方。同时,祠堂是一个宗族的实力象征,是宗族的标志。我们中国人对于祭祀祖先这件事非常重视,因为我们觉得人死了之后他会在另外一个世界活着,并会在另外一个世界保佑他的后代。有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这话是不对的,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就是祖先崇拜。因此,我们中国人都有一种生生不息的观念,就是一定要祭祀祖先。
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有三种方式:家祭、墓祭和祠祭,其中在祠堂里祭祖是级别最高的。
族谱族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族谱的名称有很多,比如家谱、房谱、支谱、家乘、同谱、连谱、宗谱等等,在如今的乡村社会里仍能看到族谱,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关于族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谁来修谱,第二个是为什么修谱。 修谱一般有两个体例,一个是欧体,一个是苏体。欧体是欧阳修创立的,他是用图的方式修谱,适合于房份较多、人口较多的情况;苏体则是苏洵创立的,它的原则是“一辈一辈”写,适合于房份不多、人口较少的情况。因为两种体例各有各的优劣点,所以修谱时常常把两种体例结合在一起。那么谁来修谱呢?古代的时候,修谱是有一套程序的,宗族会专门建立一个谱局。这个谱局或者修谱委员会,一般由族长或者房长以及宗族里的长老们来担任,他们都是宗族里有话语权的人。那么现在乡村里修谱的主力是些什么人呢?一般是乡村里的退休教师、医生或者干部。
修谱是为了什么?修谱到底有什么用?古代修纂族谱,就像是签订了一个契约一样,它的作用其实是确立一个人的身份。每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总是会归属某一群人,首先要明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将到哪里去,所以族谱的编纂过程就是确认一个人身份的过程,它建立了一个社会秩序,明确你是和哪一类人构成了一个群体。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修谱是为了保留普通老百姓的历史记录,族谱则是保留了一个家族的历史,家谱现在成了研究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史的一个重要资料。
顶(1) |
踩(0) |
上一篇:吴姓根亲文化和根文化的区别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发祥梅里 传扬四海——全国第六届泰伯论坛筹备会苏州座谈会召开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