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瑞安吴氏,就必须知道瑞安概况
瑞安概况
瑞安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浙江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全市陆域面积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2011年5月,设置“一核、四区(功能区)、5镇、10街道、143个社区”,覆盖947个村居,涉及人口115.77万。
瑞安历史悠久,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开始置县,有着“理学名邦”、“东南小邹鲁”之美称,二十五史正式立传的瑞安人就有22人,“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陈傅良、“南戏鼻祖”高则诚、清代朴学大师孙诒让等就是瑞安历史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瑞安为东瓯古邑。最早于新石器晚期,飞云江下游两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建立聚落。夏、商、西周、春秋为扬州之域瓯地。其后受时局变化,朝代更迭,行政所属动荡变化,直到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始建县治,迄今为止已有1770多年的悠久历史。
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大罗山(泉山)南境置罗阳县,属会稽郡,设县治于北湖鲁岙(西岙、河埭桥一带),为瑞安建县之始。
太平二年 (257),罗阳县属临海郡。
宝鼎三年 (268),改罗阳县为安阳县。
西晋太康元年 (280),改安阳县为安固县。
太康四年 (283),析安固县境南横屿船屯及其南境为始阳县(今平阳、苍南、泰顺一部)。
东晋太宁元年 (323),安固县治迁邵公屿。
隋开皇九年 (589),省横阳入安固县,县属之。
开皇十二年 (592),省安固县入永嘉县。
武德五年 (622),以永嘉县置东嘉州,析永嘉县置安固、横阳等4县。
贞观元年 (627),省横阳入安固。
大足元年 (701),复析安固县置横阳县。
唐天复二年 (902),安固县改瑞安县。
南宋咸淳元年 (1265),改温州为瑞安府,统瑞安县。
元至元十三年 (1276),两浙东路改江淮行省,瑞安府改为温州路,县属之。
元贞元年 (1295),以瑞安县超五万户升州。
明洪武二年 (1369),降瑞安州为县。
景泰三年 (1452),置泰顺县,割瑞安义翔乡5都12里属之。
中华民国35年(1946),置文成县,析瑞安西部大峃、龙凤、金樟、峃口等10乡属之。
1949年5月10日,瑞安解放;5月14日,成立瑞安县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9月5日,瑞安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5年10月,改瑞安县人民政府为瑞安县人民委员会。
1955~1957年,北麂、北龙二乡曾—度划属洞头县。
1958年10月14日,文成县并入瑞安县。
1961年8月10日(上级发文时间),文成县从瑞安县内析出。
1958年县人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迁到仓前街134号。
1969年1月,改瑞安县人民委员会为瑞安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撤瑞安县革委员会复置瑞安县人民政府。
1987年4月15日(国务院文件4月15日下达,7月1日召开撤县设市庆祝会,全市即日启用新印鉴)撤县设市(县级),管辖范围不变。
1949—1996年,瑞安市(县)先后隶属温州军事管制。
1999年1月,市人民政府从仓前街搬迁到安阳新区新市政大院办公。
2001年仙岩镇、丽岙镇划属温州市瓯海区,塘下镇的梅头办事处划属温州市龙湾区。
2011年5月,原37个镇(乡、街道)调整为“一核、四区(功能区)、5镇、10街道、143个社区“,覆盖947个村居。
历史灾害之最
“乾道大水”致“浮尸蔽江”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农历八月十七,狂风暴雨袭击浙江南部,与天文大潮形成风、暴、潮三碰头,灾害之烈,损失之巨,在温州、瑞安等多个地方的史志上均有记载。
据《宋史·孝宗纪》和《宋史·五行志》记载,乾道二年八月丁亥,温州大风驾海潮,杀人、覆舟、坏庐舍,溺死2万余人,江滨一带还有7000余具尸体。
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八月十七日,台风挟带大暴雨,山洪暴发,夜潮倒涌入城,四望如海,漂盐场,覆海舟,拔树倒屋。潮退浮尸蔽江,稻禾不留一颗,幸存者十之一。”
《乾隆瑞安县志》卷十《杂志·灾变》记载:“乾道元年饥,二年秋八月海大溢,人溺死殆尽。先是温州海门有蛟出,既而塔头陡门吼三日,海上浮钱。有一父老识之曰:‘海将鬻人,风潮必作矣’。已而果然。”《灾变》里说:天要惩罚人,人也没办法。
现在,在温州永中街道坦头村峰门山坡的石壁上,还有一艘阴刻帆船,下刻隶书“乾道二年水满此地”8个字,就是这次大灾难的见证。民间尚有“水满炎亭坳,江南只留十八家”的俗语,说的也是这次大水灾。
如果用现代气象术语,这次大水灾是狂风、暴雨、天文大潮同时遭遇的风、暴、潮三碰头,是一起特大自然灾害。
这次特大水灾对平民百姓的影响如何呢?我们仍可以从文献资料中找到大概。据《叶适年谱》的记载,少年时叶适住在瑞安,乾道二年,叶适正17岁。这期间,“两浙大水、旱蝗,江东大水”,叶适一家因大水家产荡尽,叶适无定居,飘泊于瑞安、永嘉之间。
乾道二年大水发生之后,瑞安沿海一带荒无人烟,西部幸存百姓居无定所,漂泊过日子。尽管如此,瑞安的受灾情况比起浙南的其他地方,可能还略微好些。数年后,外地各姓人口陆续迁入瑞安,闽之-莆田、漳州、长溪赤岸大量迁入,吴姓是长溪赤岸历史之最大迁徙。平阳林姓的一大家族还搬到了瑞安,并以二年(即乾道二年)为村名,“二年村”是纪念这次大水灾。
瑞安吴氏概况
瑞安吴氏迄今历近千年历史(绝大部分在南宋乾道二年后期,陆续迁入瑞安,繁衍生息),现人口约五万。属始祖泰伯之后裔,一脉相连,宗族瓜瓞绵绵,繁衍生息,枝荣叶茂。随着时代发展,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社会变迁,族人迁徙,寻根问祖,已成族风。
三千多年前,始祖泰伯公,三让天下,创立了三大里程碑:一是忠孝两全,禅让周室八百多年基业;二是名垂千史,功开万古江南;三是四海敬仰,树立谦让开拓的至德精神。泰伯公被孔子赞为“至高无上的道德”,成为当之无愧的德圣!千百年来,至德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之弘扬,成就非凡,硕果累累。特别是近代以来,社会条件的根本变化,至德精神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更加贴近,有利于人类和平进步和事业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瑞安吴氏族人,为继承和发扬始祖的丰功伟绩,2012年1月,宗族代表自发组织成立吴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委员会”,产生临时会长、副会长、片区会长及各村(祠堂)联络员。至2014年8月,走访近60个村(其中30多个有族谱或有祠堂)。通过走访、调查摸底、宗亲往来、会议形式等,部分宗亲从不理解转为支持、帮助,得到全体族人及前辈们的热烈欢迎。
共参加宗族活动20多次、小型会议10多次。
大型会议5次:
2012年1月7日在金后吴氏祠堂召开“筹备委员会”第1次代表扩大会,90多人参加;
2012年2月28日在金后吴氏祠堂召开“筹备委员会”第2次扩大会议,60多人参加;
2012年3月31日在沈岙吴氏祠堂召开“筹备委员会”第3次扩大会议,80多人参加;
2013年11月9日,瑞安市各地吴氏宗亲代表在汀田街道金后吴氏祠堂召开吴氏宗亲会,正式成立《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为第4次扩大会议,83名代表参加。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委员、宗族(村)联络员等。聘请名誉会长(发起人);
2014年5月3日由在塘下沈岙吴氏祠堂召开第5次吴氏宗亲代表扩大会议,213人参加。会议通报前期筹备情况,安排下步工作计划,提出存在问题,通过财务监督组成员名单,宣扬泰伯至德精神。并启动编修《吴氏通志》捐资仪式,筹集资金25万元。
召开文化研究会委员会扩大会议3次:
2013年11月23日在马屿五甲老协活动中心召开“研究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共23人参加,讨论部署编辑《吴氏通志》。讨论如何挖掘吴氏族人中财力、智力,将其光辉形象和芳名载入史册,会议通过和出台编修的相关程序及捐资入册方案;
2014年4月27日在新区会议室召开“研究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共20人参加,研究如何启动编辑《吴氏通志》资金筹集问题。与会人员建议:研究会班子人员带头捐资,起先锋模范作用。并安排5月3日扩大会议的议程、捐资仪式,及讨论下步启动编辑具体方案;
2014年6月22日在新区会议室召开“研究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共26人参加,讨论正式启动编辑《吴氏通志》,并修改“编修通知”的内容,确定办公室人员、落实负责人,成立编辑委员会。确定编修时间:于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农历六月初二,正式开工。暂定编辑上班时间:每周集中2天(双休日)整理资料,资料搜集将完毕时,正常上班。
《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后,班子成员及各地宗亲加倍信心,继续宣传、发动,走访村(重复走访)次数在100之上。通过交流、宗亲会活动、会议形式等,大大加强族人向心力、凝聚力,与瑞、瓯、苍、平等市(区)吴姓宗亲增强了深厚的宗族感情。至2014年6月22日止,大小会议50多次,会议餐费都是各地宗亲热情招待支出,走访旅差费用及汽车油费都是个人自己付钱,未向总会财务支出。
严格管理财务制度。“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姓族性团体组织,配备专业会计和出纳人员,会计不兼出纳,实行财会监督、财务公开制度。资金支出都有经手人、证明人。1000元以下有会长审批支出;1000-10000元由委员会通过支出;10000-50000元由常务理事会通过支出;50000万元以上由理事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支出。财务支出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通报。并成立财务监督组,监督组成员13人组成(在委员会中产生),定期审查财务收支情况。成员名单:吴义者、吴仁荪、吴仁通、吴定荣、吴光和、吴松金、吴焕达、吴存益、吴顺放、吴焕兴、吴三娒、吴积连、吴虎新。银行由专人开户、会计管账、出纳管现金往来及银行卡(存折)密码、监督组成员13人随时监督银行收支情况(其中8人联网银行收支信息提示)。资产及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监督。本团体的资产,任何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今后如有资金积累都用于吴氏公益事业。
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农历六月初二,正式开工编辑《吴氏通志》,对搜集的宗族资料(谱牒),本着尊祖敬宗、敬慎之心、寻近追远,对照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及相关网络文献资料为依据,以尊古明今、认真考比、订正,谨慎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代数相隔有误、郡望不符、祖宗出生朝代差错、冒认始祖、始祖迁徙地点不明、有些出现几世或几十世无历史记载等等,这些问题都要逐个设法解决。针对部分祖地不明及代数有误的支派,8月27日,相关宗族代表及编委代表,到福建-福鼎、霞浦、福安等地,进行核对、取经、学习。
研究会的成立及通志编修,宗旨是:对吴氏文化的渊源、世系、迁徙,以及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等情况,进行大发崛、大普查、大疏理,将瑞安吴姓各支派昭穆明序,更好地将吴氏祖先三千多年至德文化发扬光大,激励后人。通志的编修,标志着吴氏宗枝繁衍,子孙繁荣昌盛,有尊祖敬宗之心,承前启后,具有非常深远历史意义。但缺少资金,编写时间还需2年,初步估算共耗资约80万元,望宗亲要大力挖掘财力和智力。
捐资入册标准:每个房族捐资2000-10000元(人口较少的捐资2000元以上、人口较多的捐资5000-10000元,上不封顶),把分支族谱资料及祠堂图片入册。
捐资300元以下者.个人芳名入册;
捐资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赠《通志》一套;
捐资500元以上-1000元者.加印个人二寸照片入册;
捐资1000元以上-2000元者.加印五寸照片及个人简历入册;
捐资2000元以上-5000元者.加印全家福照片资料及简历入册;
捐资5000元以上-10000元者或宗族.加印宗族、图片及详细资料;
捐资10000元以上者.加印全家福照片、家人及子女详细简历入册;
现代名人捐资300元以上职务、简历入册,历史名人职务、简历免费入册:
副科以上干部、硕士、博士、教授、专家、正连以上军人、烈士、历史名人、四世同堂等;
资料搜集截止时间在2014年底止;捐资、人口统计截止2015年12月底止。商、企、个人等捐资金额,三年时间为累计入册,预计2016年3月成稿。一旦截止捐资、人口统计时间,未捐资的企业或个人,想入册就没有机会了。
编辑《吴氏通志》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任务。资金缺口还比较大,吴氏宗亲要积极配合,鼎力相助,诚心驰援。望热心于宗族集体事业的、德高望重、及新老干部和吴氏社会各界人士来积极参与,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完成千秋功德事业工程,人人享有千古留芳美名。大家要加强沟通、互相团结、继承传统、宏扬正气,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吴氏泰伯始祖,谦让、尚义、友悌、仁爱,四德俱全的至德精神,将吴氏文化发展光大!
瑞安吴氏研究会 吴义者
二0一四年桂月
顶(1) |
踩(0) |
上一篇:瑞安吴氏新春联谊会
下一篇:万泉河畔聚宗情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部分宗亲海南琼海联谊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