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汉阴县城五十公里,位于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茨沟村的吴家花屋,是湖南长沙善化县移民吴氏一族于清代乾隆二十一(公元1756年)年至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年间迁徙陕南开发万亩古梯田时,留下的祖居。
坐落在茨沟村的吴家花屋占地面积数十亩,坐北向南,整体连为一体,实则分为东、西二院。西院为内、外两进落院落,其中,外院东面有学房5间,西面为葡萄园。内院有西厢房和东厢房,西厢房与最西面的庑房和厨房构成小天井,为长工和下人居住的地方,后连厕所和马圈;东厢房为碓房和仓房,为主家堆放和加工粮食的地方。整体建筑共有大小房屋31间,为抬梁及梁搭墙构架,两坡水,合瓦覆顶,勾头滴水檐,内院厅房及两厢间二层有木构栏杆回廊,具有明显江南民居风格特点。
据村中人传说,吴氏迁陕始祖吴上锡(字质美)于乾隆二十一年随迁蜀移民途经陕南汉阴之时,只见此地伏莽丛生,古木千章,翳蔽天日。山脊上无田无水,居者只十余姓,落落如晓星。因长途困顿,遂小憩于山脚。恍然间觉眼前百花盛开,异香扑鼻,万物盎然,一对凤凰自蓬莱仙岛乘祥云翩然而至,栖于山颠西部最高峰的一棵梧桐树上。它们立于树端放开歌喉鸣唱不休,并不时开屏与满山遍野的鲜花比美,引来百鸟朝凤。凤凰便率百鸟在山颠起舞歌唱,群鸟嬉戏良久,觉口干舌燥,欲饮水解渴。于是凤凰立于树端昂首四周观瞧,只见山西北脚下有一条山谷,谷中一清泉流出。凤凰率百鸟展翅腾飞,降落泉边,共饮甘甜清泉水,并用泉水疏翎彩羽,四散抖落水珠,从此整个山川涓流遍布。饮罢凤凰展翅而起向西南飞去。此时,只见上空祥瑞缭绕,十方神佛在云头佛手,漫天花瓣在空中飞舞,隐隐云雾中,一座鲜花覆顶,雕梁粉桓的花屋渐渐浮现在凤凰舞过的山顶。良久云雾退却后花屋方渐渐隐去。
凤凰是祥瑞之鸟,非桐木不栖。凡栖之地,皆属钟灵毓秀之地。因凤凰濯翎泽及山川大地,山脊垦田不再有无水之虞。吴氏先祖于是留族人于陕南汉阴,垦荒造田,修渠筑堤,建寨赈饥,经商办学,德润四方。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迁陕代孙季伦公吴敦伍雇请川工名匠,起新居于凤舞之地,精选地道木材,精雕细镂,择鼓凳石门于武汉,凿石条于新居西北,烧砖瓦于新居东北,移奇花异木于江南。不两年,新居落成,只见崇阁巍峨,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碧兽面,彩焕璃头。粉桓掩映在奇花异木之中,彷如当日仙境里的花屋重现。因其内植奇花异草,四季芬芳馥郁,又兼阁楼窗棂花草人物飞禽走兽镂刻灵动,与院内花草神韵相得益彰,遂被当地人美其名曰“吴家花屋”。此后,吴氏子孙亦商亦农,亦耕亦读,更加枝繁叶茂。子孙或练文或习武,有科举及第勤政怜民者,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者,有留洋海外归国从政从教者,有经历“五四”参加红军抗日阵亡者,成为陕南汉阴名震一方的望族。吴家花屋也因其耕读世家,三让家风,济贫扶困,克己好客,修水田、开渠道、修河堤、建寨堡、赈饥荒,抚流民之功德,而声名遐迩。
吴家花屋家族对当地的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做出过不可埋没的贡献。几代人由兴修梯田发展农业,继而开设货栈兴办商贸,再到兴学重教培养人才,可谓是惠及后代。花屋始建者湖南善化移民二代、吴家花屋一代季伦公吴敦伍,因垦田赈灾曾被诰封记过军功;二代吴正恩,县考贡生,人称“贡老爷”;三代吴学瀛,乡试举人,曾任甘肃金塔县和陕西洋县县令;四代文字辈里,有上北大的留日的,任过省县督学、县小校长、镇长乡长等职;五代明字辈里,诸多人在延安抗大学习、革命烈士、党政干部、教师等;第六代大字辈里,更是人才济济。
顶(4) |
踩(1) |
上一篇: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下一篇:闽西古名桥——高陂桥
琼海泰伯书院(筹)收到施秉县白洗老寨吴氏赠送的劳侯闾漾公支族谱
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