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的记忆里,年总是跟糍粑连在一起的。长大了,才知道每个地方的糍粑都不大一样。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小吃,在南方比较常见,比如湖南、贵州、重庆、江西、湖北等南方地区。
通常情况下,基本上都是在节日里才会做糍粑来吃,或者用来招待客人。
糍粑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受欢迎,在我老家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苗乡侗寨,一旦遇到结婚、起屋等喜事,都要打糍粑。
同时,糍粑还是过年时节必须准备的食品,所以每当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打糍粑了。
我一家人对糍粑也情有独钟。母亲喜欢用来泡油茶吃,爱人喜欢用来煮甜酒吃,而我和女儿喜欢炒着吃......
离开家乡20多年了,很少回乡下过年,自然也就不打糍粑了。不过,亲戚朋友常会送一些糍粑,爱人也总会年前去市场上买,今年她早就备好了几十斤过年!
关于糍粑的做法,我曾有过详细的介绍,这里仅简单复述一下——
先将糯米洗净,泡上一个晚上后,早上起来滤干,再用甑子将其蒸熟。
然后,把糯米饭盛在粑槽内用锤打烂,再捏成大小均匀的坨子,压薄成形,这便是糍粑!
待成形的粑粑阴干后,泡在坛子或木桶里,十天半月换一次水。这样,可以放到端午节,经久不坏。
也有的人家将粟米、高粱等粮食与糯米混在一起打成粑粑,称之为“粟米粑”“高粱粑”。
这种糍粑不但非常可口,也十分好看,我曾把它们誉为“吃进肚子里的美丽”!
但是,因这种糍粑的原材料越来越少,而且制作工序比较繁琐,没有糯米糍粑普及率高。
提到糍粑,大部分人并不陌生,大家都了解糍粑吃起来是软软的、粘粘的。
记得小时候,见到谁吃糍粑,我们就开心地开玩笑——“狗吃粑粑,越吃越腌臜”,说明了糍粑有很强的粘性!
然而,要说到吃法,有些人并不太清楚糍粑却可以吃出许多花样,而且风味各异。
不一样的食用方法,味道各具特色,营养成分也不一样。
那究竟哪一种吃法味道更美呢?这要看每个人的喜好和口味!
最常见的是烤着吃:这是最过瘾的吃法,将糍粑放在柴火或者炭火上烤,通常用一个铁架,没有就用火钳来作支架。
糍粑似乎有倔性,让它软化可不容易。烤糍粑的过程,最考验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
最好是放在微微明灭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力不能太大,要不然外皮烤焦,内里却是生硬的。而且要不停的翻边倒面,使它两面均匀受热。
受热后的糍粑可不好对付,炽热的高温黏着你的手指,被烫的人几乎要断了想吃的念头。但一想入口绵软香甜,又不得不就范。
糍粑在火气“催促”下渐渐鼓胀,表皮微微隆起,像一个大包子就大功告成了。
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升腾,可见内里雪白,拿在手里软绵绵、热乎乎的,心里便有一股征服的快感。但千万还不能心急,以免烫了口舌。
烤好的糍粑可沾糖吃,或将白砂糖、蜂蜜等灌入糍粑中,等热度将糖溶成糖水后食用,这样的糍粑入口甜香无比。
如果不喜欢甜味,也可以夹菜一起吃,也别有风味。最妙的是在糍粑中裹入一点霉豆腐,这样吃起来相当劲道。
总之,不管喜欢酸甜苦辣咸的哪种味道,火烤的糍粑具有烟火味,就是人世间最美的极品!
也可煎着吃:首先将油放入锅内,待油九成热的时候,再将糍粑放进去炸,噗呲噗呲,油烟满屋。
这时,要把猛火转为文火,糍粑会在油煎熬的作用下,慢慢地变柔,变黏......
一定要注意,不能让糍粑相互黏在一起,不然它们会纠缠不清,很难分开。
一面发黄就要翻面,待两面都煎好,香喷喷的糍粑就出锅啦!
又可蒸着吃:在锅里放水,把糍粑放在一个架子上或笼子里,像蒸馒头一样。当水煮开后,大概8分钟左右,就差不多出锅了,待凉后即可吃!
还能煮着吃:这个很简单,也省事。
有一种是直接把糍粑放入锅里,加水,放盐,或者掺一点白菜,煮熟就能吃。
另一种是把糍粑切成小方块,放在锅里或鼎罐,再倒入甜酒,加些白糖或红糖,打破鸡蛋一起煮,如果还有几颗红枣到里头,实在是色香味俱全,太美味了!
在苗乡侗寨,还有一种独特的吃法,就是用糍粑来当油茶的佐料。把糍粑切成小片小片的薄片,与生姜、大蒜、泡茶、糖果、黄豆、玉米等众多的配料搅在一起,滚烫的茶水一泡,简直妙不可言!
糍粑的吃法还有很多种,各地的吃法也不尽相同,真正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不一样的搭配与味蕾碰撞出别样的滋味,让更多人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种传统美食,对糍粑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顶(1) |
踩(0) |
上一篇:有一种特别的年味叫“就地过年”
下一篇:吴氏姊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