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在线 cnwu.net

首页 > 人物故事 > 历史人物

王阳明曲折的人生(二)

2024-12-26 作者:吴道华 来源:原创 浏览:516

       第十一节  王阳明作《武经七书评》回家乡绍兴考察

       上一次,我们讲到王阳明雄心勃勃的第二次北京会试,唉!和王阳明一起去会试的贵州贵阳的顾潜还考了个会试二甲第三名,顾潜总算成功登榜,自然高兴万分,然而王阳明再次失利。了解王阳明的同窗亲戚、同窗都为阳明叹气。 

       当王状元儿子王阳明第一次没有考取的消息,一时传遍北京,再次传到王华的朋友圈,再次传到阳明家乡绍兴,大家都为阳明二次会试失利而感到惋惜。

       有的说现在的朝廷会考黑暗得很,估计是阳明的父亲王华没走关系的结果;有的人说是王阳明跟随父亲进了京城后根本没有学习,玩忽职守,贪玩好耍;有的人说很可能是王阳明趾高气扬的得罪了考官。归根结底,大家还是说阳明的父亲王华以为自己是状元,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十来岁就会赋诗,十二岁就会立志做圣人。十七岁就会写《边关八务》二十二岁第一次会试没考取而在大学士李东阳既各考官的面前写《来科状元赋》显摆的结果,王阳明居高临下,眼中无人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次会试结束后的一年多,大家在茶前饭后都在议论王状元儿子王阳明两次会试都没有考取之事,差不多大江南北都在议论。不管怎么说被奸臣嫉妒所还的可能性最大,要害阳明的人早已经把证据毁掉了,没考上就没考上吧,大家不要为了这事再争论下去,争论也是无用的。

王阳明曲折的人生(二)

       相传王阳明第二次会试没有考取之事,传到弘治皇帝身边的大臣谢迁的耳朵里(和王阳明父亲王华同是余姚人,谢迁比王阳明父亲王华进京早,早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仅凭关系亲自到礼部查询此事。分管礼部的考官见到是谢大人前来查卷,立即拿出王阳明的考卷给谢迁大人,叫谢迁大人斟酌。谢迁结果考卷字迹都是端正的楷书而写,再仔细看写的内容这考卷写得一塌糊涂。谢迁当时得到闷雷一个。王华的儿子王守仁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时。一些考官提出把王守仁叫来当面验证。谢迁长长地叹了口气。一看就知这文章不是王守仁写的,但这字写得特别工整整洁,这些想害阳明的人早已有所打算做好陷害的准备。楷书的字体肯定是找人模仿的,真做得天衣无缝。

       谢迁查卷的事一旦传到皇上的耳朵里,肯定要叫王阳明亲自以字对证。因为这些考官都可能准备好如何应付做假证就是王守仁写的,人多证据多,陷害的事已经确认,但谢迁也在想,要事捅到皇上那里,我自个儿也是说不清的。因为古时候考进士和殿试的试卷考生是不可以查询的,当然其他人更不可以。谢迁只有忍气吞声的离开了礼部。给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交换说守仁会试的试卷我也去看过,人家都做好了为证,王状元,真的没办法了。王华知道谢迁去查考卷一事,吓出一身冷汗。拉着谢迁的手说到,你不该去查的。考进士和殿试的试卷考生是不可以查询的,当然其他人更不可以。谢迁道,他们敢动我,我会让他们人头落地。王华回答道,你为了我的儿子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做这个事,我王家世世代代记在心中。永无反悔。谢迁说完回到宫中去了。

       王阳明父亲王华自阳明落榜后茶饭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请假回官邸装病修养,这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王华的心情,是他考起状元以后最难过的一次。王阳明理解父亲对自己的全心付出没有成果,故意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整天一个人单独走出父亲的官邸到北京的相关名胜去自我分散解忧,晚上回来时还和父亲聊天,还叫父亲为这次会试没有被录取不要操心,很可能是命中注定吧!父亲给守仁说到,我操什么心,只是你两次未考取有些想不通。王阳明给父亲宽心到:好事多磨,俗话说得好——三盘定输赢,我才考得两盘,阿爹我还有一盘就一定能考上了。王华听到守仁之宽心话,笑着说到,你将才之语安慰我,我服你了。王阳明说到,阿爹,大家都在过年时祝福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这句话忽悠人几千年了,本来是句假话,可是一年一年的说,一代一代的传,总还是再忽悠,再说,年复一年仍然如此。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本来是没有之事,但人们硬要这么说,不是一年年的说下去了吗?王华听到儿子守仁这样的劝导理论,心中真的慢慢开心起来不提。

王阳明曲折的人生(二)

       王阳明私塾先生也在翻来覆去的想王阳明为何没有考取之事,会不会是阳明在考试之中有晕场的可能?不!孩子这么年轻力壮,还是个习武之人,不会吧?还是被奸人所害不会有假,但王状元这个人从来对人都小心翼翼的,也不会?也许是王阳明的文章做得好被那些成绩不好的官员调换试卷照顾自己的孩子早日考上还是真的。王守仁呢?就暂时的受点委屈,根据他的文才,考个进士有什么难的,唉!只有这样去想了。不这样想,我又有什么办法去过问这事。唉!王守仁,你只有听天由命了,我相信上天会给你个公平合理的结果。没办法,你只有再次去迎考了。

       王阳明又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后,心中知道是被忌妒的人所陷害,才没有考取。住在一起的人有的把没有考取看着是感到羞耻的事情,王阳明自我安慰说道:“别人认为没有考取是羞耻的事,我是把没有考取却心情浮动,作为羞耻的事。”有见识的人都很佩服他。北京边关发生乱事,边告甚急,朝廷急需文武双全的人才,王守仁便专心于武备之事,寻找兵家秘书精心研究,学习骑射搏击和排兵布阵之术,还作《武经七书评》。打算春末回绍兴余姚,结诗社于龙泉山的龙泉寺。

       王阳明给父亲王华要求到。北京除皇宫没有去过其他的我差不多都去过了。阿爹:谁不说俺家乡好,读书考试的情况,待等我缓过神来再进行。我还是准备回家看看。父亲王华答应了守仁的要求,让王阳明回到家乡看望一下儿媳诸氏和弟弟妹妹,不过,还侧面要求,此次回家可否写出家乡的考察带回北京我有用途。王阳明遵命父亲的要求离开北京,回到家乡绍兴城再去余姚。

       诸氏夫人是个孝顺的儿媳,王守仁二次去北京学习,参加会试,家里三年多的时间一直由诸氏夫人在家操持管理家务,有一天听人说王守仁要回余姚了,诸氏夫人心里很高兴。把家里的事务打理好后,来到穿衣镜前收拾打扮一番,迎接丈夫王守仁回家。

王阳明曲折的人生(二)

       王守仁一行五六个人赶到家时太阳已经偏西了,诸氏夫人和王守仁的几个弟弟走到半路迎接哥哥。诸氏走在最前面,几个弟弟走在后面,一个个都穿戴整洁。诸氏远远的就看见王守仁走在最前面,还和路旁的人打着招呼,越来越近了,王阳明来到夫人身边大大的鞠了一躬说到,夫人这些年我去北京,这个家都是你一直再料理,真是苦了你了。诸氏假装微笑到,夫君说哪里去了,这些都是我分内之事,不足挂齿。听说此次你落选了,我都不相信夫君会落选,夫君要会想,历朝历代都有奸人当道,可能夫君的试卷被别人调包不成,否则,凭你之文才一个进士都考不上,是不可能的。

       夫人,你说这些宽心之语,守仁心领了,你是我的好妻子,你是我们王家非常称职的儿媳妇,你是我弟弟们的好嫂子,请受我一拜。还没等王阳明举手一拜,诸氏急忙打断王阳明。我们夫妻间还讲什么拜不拜的,我不需要这些表面的客气。好!我看你的朋友们该饿坏了,走!我们回家吃完饭再细说。

       当年王守仁赴绍兴曾经去考察过秦望、云门、峨嵋、香炉峰等山。后多次游此地,作有《游秦望用壁间韵》《云门峰》《登蛾嵋归经云门》等诗。乾隆《绍兴府志》卷三《地理志三》载:“蛾眉山,在府东二百九十步,隶山阴。”写出了家乡数以万字的考查报告,回北京时教给父亲。父亲王华又把王阳明写的考察报告教给朝廷的相关部门,官员们一看这个考察报告栩栩如生,个个赞扬不提。

       《名胜志》记蛾眉山在火珠山下百余步,石隐起土中,状如蛾眉,有蛾眉庵。后又寓居京师,当时边关的报警很紧急,急需文武双全的人才,王守仁便专心于武备的事,寻找兵家的秘书精心研究,学习骑射搏击的技术,以及排列阵势的要领。

贵州修文(龙场)吴道华(扫地人)搜集编写

2024年12月26日

3
          0

上一篇:王阳明曲折的人生(一)

下一篇:湖北索河吴氏始祖伯美公吴徽

我也想在此上传信息资料或寻根>>>


●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请留言

共 1 条留言
  • 宗亲

    生而不凡
    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和优越的学习环境。王守仁之父王华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在王守仁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王守仁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年少有为
    十二岁,王守仁就读书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书塾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之人。
    十五岁时,他听说石英、王勇、石龙(石和尚)、刘通等起义,就屡次试图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被父亲斥为狂妄。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弘治二年(1489年),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步入仕途
    弘治五年(1492年),王守仁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与胡世宁、孙燧同榜中举,其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他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被贬悟道
    主词条:龙场悟道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用授兵部武选司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正德四年(1509年)闰九月,王守仁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次年八月,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张永设计除去,十二月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王守仁随即被召入京,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正德七年(1512年),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 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卿。
    南赣定乱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当时,江西中南部盗贼蜂拥四起。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领浰头,各自称王,与大庾的陈曰能、乐昌的高快马、郴州的龚福全等遥相呼应,攻占、剽掠各处府县。而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前任巡抚文森托病去职。谢志山联合乐昌的盗贼夺取大庾,进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战死。守仁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王阳明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江西的客家人中,恢复了秦汉唐的保伍制度,并立足于汉唐的“父老——子弟兵”制度,建立了一支民兵武装,重建中国基层的武士制度。山贼平定后,王阳明凯旋回到赣州,颁布文告,兴办学校,推行《十家牌法》和《南赣乡约》 ,刻印儒学经典,提高教师待遇,还整修了城内的濂溪书院(这所书院在清末更名为阳明书院)。一时间,南赣地区,书院林立,好斗逞凶的民风民俗得到改变,南赣风气为之一新。]
    特别是王阳明对畲族的教化,当时与官府对抗的多为畲民。王阳明通过教化畲民,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经过王阳明军事剿抚、保甲监督和乡约教化的综合作用,闽粤赣交界处的畲民由此“去蛮化”,“梗化”“顽民”开始“新民向化”,大量畲民迅速汉化,融入转化为福佬人或客家人中。一些不愿汉化的畲民,要么退入更深险的山区,要么辗转迁徙至闽东、浙南等地,闽粤赣边的族群格局因而发生巨大变化,畲民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
    王阳明在闽西、赣南、粤东平乱之后,各留下一个新县——平和县、崇义县与和平县——善后。事实证明,设县之后,人民安居乐业,平和县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尊称王阳明为“县父”。
    宁王之乱
    主词条:宁王之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王琼却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
    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一开始,王守仁来了个疑兵之计。他深知如果宁王顺长江东下,那么南京肯定保不住。作为留都的南京丢了,叛军在政治上就会占有一定的主动,平叛就会有困难。
    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
    王守仁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
    宁王犹疑不定,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没有派那么多的兵来,才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逼近安庆。而在朱宸濠率兵六万自九江沿江而下、窥伺南京的时候,王守仁已经率领仓促组建的八万平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当时有人建议王守仁往救安庆,他不肯,分析说:如果救安庆,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就会乘虚攻我后背,我们腹背受敌;而我们直捣南昌,南昌守备空虚,我们的军队锐气正足,必可一举而下;宁王必定回救,到时我们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后来的事实果如王守仁所料。
    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然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武宗身边的佞幸之臣,平时与宁王交往密切,心态极端复杂。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势,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世宗即位以后,王守仁才加官晋爵。
    守制讲学
    主词条:阳明心学、姚江学派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由藩王入继大统的世宗,在对王守仁有过短暂的赏识之后,便对这位非常能干的臣子采取了冷漠的态度。在世宗即位之际,王守仁因父老请归,世宗说王守仁有擒贼平乱之大功,正要论功行赏,不许他辞官。同年七、八月,先升其为南京兵部尚书,不许他推辞,稍后又准许他顺路回去探视父亲。不久,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
    嘉靖元年(1522年),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
    嘉靖三年(1524年),他受邀在稽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王学”。同年,原配夫人诸氏去世,王守仁续娶张氏,并于次年喜得一子。
    据钱德洪等人编的《王阳明年谱》记载:“龙山公(王华)常思山阴山水佳丽,复自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居之。”
    关于王阳明一家迁居绍兴的时间,学术界众说纷纭,有“王华考中状元徙居说”、“正德五年徙居说”、“伯府第建成徙居说”等,王华、王阳明后世家事及分徙情况亦是说法众多。
    绍兴光相桥王氏族人王谋文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编有《姚江王氏宗谱》,现存残谱三册。
    谱中《重修王氏家庙碑记》记载:“质庵公自达溪迁余姚之秘图山,八传至海日公冢宰致仕,爱会稽山水卜筑山阴,迨文成公用平濠功爵锡躬圭,建里第于朝京坊,遂立家庙于其东。”
    《赠吏部尚书龙山先生传》记载:“逆瑾窃柄,士大夫争奔走其门,先生独不往,瑾衔之,出为南京吏部尚书,推寻礼部旧事,勒令致仕,即归,卜居山阴光相桥。”
    根据此谱记载,王华迁往绍兴及王阳明建伯府的时间明朗,王华迁居绍兴为明正德二年(1507)九月致仕归里之后,即王阳明36岁之后。而王阳明建伯府则在平定宁王、封新建伯之后。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在赴广西平叛前夜,他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总督两广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黄绾借此机会上书争辩守仁的功绩,请赐给他铁券和岁禄,并叙录平定宁王叛乱功臣,世宗都答应。十二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王守仁。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商议,并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叛军。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约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达地点。
    当时,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叛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病逝归途
    平乱后,王守仁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港 (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2024-12-30 10:32:07 回复


吴道华 个人文集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