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临高谢氏传承八百年,续修族谱从未间断_吴氏在线-吴姓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寻根问祖

海南临高谢氏传承八百年,续修族谱从未间断

2021-02-11  来源:炎黄子孙在线 浏览:23579

  “族谱的正本放在铁箱里,箱子锁死,钥匙当着族人的面折断,再用铁箱封死固定在宗祠的横梁上,谁也不能动它,20年后重新修谱时才会取下打开……”近日,临高谢氏四支为智公的后代谢卓石和谢越荣,讲述了他们最近一次修谱的故事。

  “1998年在临高依古村的谢四公学堂举行了郑重的开箱仪式,在各位宗亲的见证下,我们将存放族谱的铁箱锁头锯掉,开箱打开一看,虽然经过20多年,但里面一切完好无损。铁箱里面,族谱上下,都铺着晒干的烟叶防潮防虫,使得族谱安然无恙。”谢越荣说。

  承前为启后,念祖为励孙。据谢氏族谱和相关史料记载,谢氏迁琼始祖是南宋时的县令谢渥和他的二哥谢景温及三哥谢景平。“谢氏迁琼800多年来,修谱从未中断过。”谢越荣说。

  祖孙三代 一门六进士

  南宋时,临高出了一位“青史留名”的县令叫谢渥,即谢景惠。1132年谢渥以赐进士及第、文林郎的身份,辞别家乡福建来琼赴任。那时的临高处处荒烟野草,谢渥鼓励农民开荒种田,重点开发文澜江两岸,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谢渥还重教育才,1148年,南宋名臣胡铨被贬来琼,谢渥得知胡铨路过临高,召集全县士子在茉莉轩聆听胡铨讲述春秋大义和中原文化知识。

  谢渥为临高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卸任后定居临高城南官位村。

  谢氏后人告诉记者,谢渥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父谢涛少时就爱读书,年轻时就名扬江南,32岁中进士,75岁病殁时,大文豪欧阳修为其撰写墓志铭;父亲谢绛21岁就中进士,敢陈时弊,为官清廉,46岁就因劳累过度去世,卒后家无余资,仅存文集五卷,可惜已经散佚。他与三个哥哥谢景初、谢景温和谢景平,也都考中进士,可谓“一门六进士”。

  族谱记载,谢氏祖居地原为河南,后不断南迁至浙江、福建。谢渥三哥谢景平,由福建晋江县以科甲进士拜广东肇庆府通判,后辞官来琼看望谢渥,此后也定居临高。二哥谢景温也以剌史入琼。谢氏三兄弟成为谢氏的渡琼始祖。

  “谢渥号四酉,称四酉公,他的三哥谢景平号三卯,我们称三卯公,三卯公生有五子,其中为智公是三卯公的第四个儿子,我们就是为智公这一支的后代。”谢越荣说。

  “谢氏迁琼800百多年来,修谱从未间断。”谢越荣说,为智公的子孙,从1988年以后,每隔20年就会修一次谱,而每隔30年,他们作为第四支为智公支脉,又会参加“三卯公”血脉的一次大修谱。而在1988年前,这两个修谱时间分别为30年和60年。

  修谱 推选信得过的人来担任工作

  9月初,在临城镇文明东路谢卓石家里,记者看到了临高谢氏为智公支系2018年新修的《谢氏族谱》印刷本。今年85岁的谢卓石,曾长期担任临高诗词楹联学会的会长。

  2018年,谢氏四支为智公系召集临高的族人代表和分布在各市县的谢氏代表开会,推选出退休干部谢越荣为谢氏四支为智公修谱组组长,谢卓石为修谱组顾问。另外在谢氏中推选出三位副组长和约30位成员负责具体的修谱工作。“修谱的经费全部来源于本支谢氏人每人100元的派捐,因为涉及财务问题,要推选出有能力、有威信,并且在大家眼中是大公无私的人担任组长。”谢卓石说。

  临高谢氏修谱有什么规矩呢?

  谢卓石说:“修谱是依据上一轮的族谱的记录来修的,上一轮没有入谱的人,这一次要入谱。一般而言,新出生的男孩要进入族谱,嫁出去的女孩子不入族谱,但谢氏人娶的妻子也要随丈夫入谱。如果没有儿子的家庭,就由亲属的男孩过继。千百年了,都是延续这样的规矩。”

  但谢越荣他们修谱有几大难:有的谢氏后代迁出临高的时间久远,且分布的地方广,有的甚至已不操临高方言而改讲海南话,而且由于过去交通不便,有的宗亲后代已失去联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为了寻找失散的宗亲,修谱组派人到万宁、定安、屯昌、文昌、澄迈和儋州等地寻访谢姓宗亲。“族谱上有谢氏搬到外县的记载线索的,我们就前去寻访打听,听说有谢姓聚居的村庄我们就去询问。”谢越荣说。他们还利用清明节很多人回临高祭祖的时机,尽可能的传播和告知宗亲们修谱的消息,让大家尽可能回来对谱归宗。

  怎么能确定“姓谢的”就是自己的同支宗亲呢?谢越荣说,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他们各自通过“很旧很旧的族谱”找到共同的记录,这是认祖归宗的依据。“那些迁出去的宗亲也会延续修家谱,只是他们只记录搬出后的那一段,用他们的家谱来对我们的族谱,能对得上的就是有共同的祖先。”

  经过新一轮的修谱,他们果真找到了许多失联多年的宗亲,“定安找回200多人,屯昌300多人,万宁也有数百人。”谢越荣说。

  他们从入琼始祖谢景平、谢景惠、谢景温算起,经过800多年的繁衍生息,至今已繁衍了三十多代,其子孙后裔迁居万宁、定安、屯昌、琼中、儋州、白沙、澄迈、三亚和海口等市县,还有的侨居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重新找回血脉兄弟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到定安翰林去,听说我们要来,宗亲们都围过来相谈,感觉很温暖很亲。修谱,拉近了谢氏宗亲的心,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传承谢氏的优良文化习俗。”

  重教育才 谢氏的文化传承

  谢渥当年重教育才,率学子在茉莉轩听胡铨讲学,戴定实、王良选等临高先贤,因有胡铨的教导和谢渥的指点,奋发攻读,考中了举人。临高自有谢渥重教育才后,人文蔚起。

  而800年来,临高谢氏的文化传统也是重教育才,鼓励子女读书。谢氏后代人才不断,谢渥之后,海南岛谢氏还有“三里五举人”的佳话,包括由临高县云莲村(已废)迁出后于明代洪武丁卯年(1387年)考中举人的谢贞、永乐戊子年即1408年考中举人并官至交趾县丞的谢产英、宣德乙卯年即1435年中举后官至福建宁化县训导的谢宁,加上伴康村的符玢和过好村(音)的孙瑞典,由于这三个村庄纵横相连,相距只有三里路,故人们称为“三里五举人”。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谢氏有不少人考上中专、大学,不少人担任要职,临高谢氏子女会读书,在当地是有一定名气的。

  1992年,谢渥的后代,在临高中学就读的谢杰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进入清华大学读书。“三卯公”谢景平的后代迄今也有3人考上北大、清华。现任临高中学老师的谢扬有一子一女,双双分别考上了北大和清华,在当地也是佳话。

  族谱,不仅记载着家族的历史,也是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途径。临高谢氏族人说,谢氏各支系后代都要认真地修谱,因为修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要一代代延续下去。

2
          0

上一篇:崇明《宋氏家谱》

下一篇:清宣统二年修,浙江姚江云柯乡《杨氏族谱》:杨姓乃宋朝始迁余姚

我也想在此上传信息资料或寻根>>>


●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请留言

共 0 条留言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