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在线 cnwu.net

首页 > 吴氏族谱 > 吴氏谱序

吴氏家乘轶事序——司马光撰(白话译文)

族谱白话译文系列(九)
2025-10-05 作者:吴称谋 来源:原创 浏览:993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族谱序言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序言甚至出自皇帝或文学名家之手,为后世研究百家姓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然而,族谱中的序言几乎都是竖版繁体文言文,为了方便世人阅读欣赏,本人将部分精品序言翻译成了白话文。原文附于译文之后,方便读者比较阅读。——太史吴

吴氏家乘轶事序 ---- 司马光撰(白话译文)

《宋丞相司马光撰序》

       我奉圣旨编撰历代君臣的事迹,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除了正史,我还广泛参考了其他典籍,凡涉及国家兴衰、百姓安危的事情,凡可以效仿的善行,或引以为戒的恶行,凡帝王应该了解的史鉴,我都一一采录。大致仿效《左传》体例,汇成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名为《资治通鉴》。

       《通鉴》史书完成之时,适逢吴奎参政进呈三篇论治天下的文章,分治乱、辨忠奸,言辞充满忠君爱国的情怀。可惜太晚,我未能将他的文章录入这部史书。吴公学识渊博、品行高尚,是位真正的君子;即便身居宰辅、掌握朝廷机要大权,也从不介意我的浅陋。不久前,他拿出撰写的家乘轶事,请我为之作序。

       于是我想到,吴氏自周代周章受封以来,以国为姓,其源流在《通鉴》中已有详细记载,但那毕竟是记载国家的历史,并没有收录家族世系史。至于祖宗事迹,既然已经记入国家正史,如今又编修姓氏族史,后世人们翻阅时,涉及的意义极为重大,而其影响与传承又将绵延久远。

       在我看来,吴公在朝堂上忠于君王,在家族中孝敬先祖。在朝,忠君爱国;在家,敦亲睦族,这正是天地间最完美的人格啊!

       因此,欣然作序。


所作年份不祥 宋丞相 司马光撰

原文:


宋丞相司马光撰序

       余奉旨编历代君臣事迹,上至战国,下至五代,正史之外旁搜他书,凡关国家之盛衰,生民之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帝王所宜知者。略仿《左氏春秋》体,编年一书,曰:《资治通鉴》。

       书成,适吴君参政,吴君讳奎,进治说三篇,明治乱判奸贤,勤勤恳恳,忠君爱国之诚溢于言表,余昔未能录焉。吴君博学清重,君子人也;居宰辅,握枢机,不以余浅陋。日者,取手撰家轶,属余为序。

       因思吴氏周章受封,以国为姓,余撰之通鉴,其源流载之详耳,略而未纪世系也。夫祖若宗,既已录之国史,复乃撰之家史,披阅之下,所关甚钜,所垂又甚绵远。

       余以见公之忠于君者孝于家,爱于国者睦于族,其为天地间之完人也乎!

       是为序。

注:

       吴奎(1011-1068),字长文,北宋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境内)人。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历知数州和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与司马光相处。司马光应吴奎之请,写下这篇序文。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
          0

上一篇:汉代吴氏家牒——贾谊撰 (白话译文)

下一篇:吴氏宗谱序——方孝孺撰(白话译文)

我也想在此上传信息资料或寻根>>>


●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请留言

共 2 条留言
  • 宗亲

    吴奎(1011-1068),字长文,北宋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是吴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世系可追溯至周太王长子泰伯,泰伯三让天下并开发江南,成为吴姓开氏始祖。吴奎作为泰伯的直系后裔,其家族在北宋时期已形成官僚集团,吴奎本人官至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青州。 ‌
    博闻强记,聪敏好学。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登进士第,迁大理丞、监京东路排岸,迁殿中丞。皇祐元年(1049年),通过贤良方正科考试,擢陈州通判,历任右司谏、起居舍人、知谏院事、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使辽国后,出知寿州。 上疏称旨,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出知郓州。召还,复任翰林学士,擢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宋英宗时,加给事中,丁忧去职,迁礼部侍郎。宋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起用王安石府, 受到御史中丞王陶的弹劾,知青州。熙宁元年(1068年),去世,时年五十八,追赠兵部尚书,谥号文肃。
    世系:1太伯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彊鸠夷—8余桥疑吾—9柯卢—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处—14转—15颇高—16勾卑—17去齐—18寿梦—19季札—20霁(重道)—21利铿—22成铿—23若水—24玉—25梓—26烜—27圭—28镐—29沐—30霍—31庄—32森—33永—34敬—35封—36筼—37葳—38汉—39槚—40旴—41胜—42恢—43祐—44凤—45驾—46库—47圻—48璧—49钜—50涿—51隐之—52旷—53噩—54齐—55竺—56祯—57树—58明彻—59逵—60靖—61莅—62稇—63兢—64伯芮—....
    1太伯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彊鸠夷—8余桥疑吾—9柯卢—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处—14转—15颇高—16勾卑—17去齐—18寿梦—19季札—20征生(霁,即简子)-畴颖-敏伯-疏-犨-谕-戚-奋-武-蹇-競无-髯子-铢-掠-凤-居敬-瑄-冕-绚-榆-略-戭-斞-元龟-芮-羽-巡-泄父-鸿沟-闻善-羾-蜡-重节-一傥-愉之-条-譍-亩-象贤-纶-黔-公傅-执-洽-琰-玉-奎
    原配:赵氏(遂州遂平令赵立的女儿,信都郡夫人),继室:张氏(郊社斋郎张舆的女儿,延安郡夫人)
    儿子:吴璟(大理评事)、吴环(秘书省校书郎)、吴琼、吴琯、吴某;
    女儿:吴氏(嫁给都官员外郎胡稷臣)、吴氏(嫁大理寺丞王孝宽)、吴氏(嫁太常寺奉礼郎吕元淳)

    另:太伯六十一世吴奎:盾之子,字文耀,隋文帝时任中都令。迁居江陵,卒葬江陵,娶竺氏。 子二:承休、承烈

    2025-10-13 10:05:11 回复

  • 宗亲

    可否提供一下吴奎的世系

    2025-10-10 20:47:36 回复


吴称谋 个人文集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