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有史,则以史为鉴而兴国安邦。家之有谱,则以谱为镜而执家凝族。尊祖之次,莫过于重谱。谱者,世谓叙家族之史,察统系之异同,辨传承之久远,序昭穆,别亲疏,明祖先之源流耳,则敬宗收族之功尤为大矣。谒一家之谱,知氏族之分合,门弟之兴衰,犹衣裳之冠冕,水木之有本源。其意重在光前裕后,教化育人,启迪来者。蒲溪一本堂第十次续修之《延陵淮阳公吴氏家乘》可谓记载详实。
吴氏远祖源于黄帝。始祖泰伯,姬姓,黄帝25世孙,殷末为让国,由陕西西岐邑(今陕西省宝鸡岐山县),南迁江苏无锡梅村镇,建国勾吴,名以国姓,乃有吴氏。孔子读泰伯篇,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故吴氏后代荣以“三让”为家风,永远流传。
季札,寿梦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公元前576年)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公元前485年)。因封于延陵(今常州),史称延陵季子。子孙敬之,引以自豪,故称延陵吴氏。他心地善良,才华出众,三以逊国,仁义礼让,四德俱全。逝后先师孔子为其题十字碑。
蒲溪吴氏一世祖敏公,系季札47世孙,泰伯65世孙。先祖为铁州人(今东北吉林省敦化市),寓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辟雍私试首选,擢浙东学事司干官,迁给事中,勑娶太师蔡京次女(显封为淳国夫人)为妻。北宋钦宗即位(公元1125年),迁知枢密院事,拜少宰,勅封淮阳郡公。金军入侵时与名将宗泽、李纲、岳飞等统领宋军力战金寇,后任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再后出知扬州。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为广西、湖南宣抚使,后卒于官。敏公传四子,革、竝、幵、伦,皆为官。
始迁祖竝公,系江苏溧阳市之汤桥蒲溪村(含宜兴官林鱼庄村)、上沛上宅村(含南渡闸口村、上沛杨家边、卞家、李园里等)、高淳县之狮树村、银林(即东坝镇)吴家村、桠溪镇荷花塘村(原名后阳村)、时桥(吴家村)村、高淳淳东吴氏支(高淳老街)、高淳东泗等村、安徽省郎溪县梅渚村、涛城村、安徽省当涂县姑孰镇之灵墟村、虞塘村等四县十村吴氏始迁祖。北宋末期护驾南渡后,授从仕郎、徐州通判,后因疾休隐居于溧阳、高淳、溧水交界的芝山、方山一带(时称溧阳邑奉安乡)。始居下杨(现址待考),娶张氏六太君,继管氏六太君(合葬大栗树下张家墓),繁衍了溧、郎、淳、涂10村30多世吴氏后裔。竝公逝后葬中吴村(一说是今上沛祠堂村,待考)。
三世祖琦公,生卒不详,迹略也未祥载。但从顺治10年(公元1653年)清初著名诗人、蒲松龄恩师、赐进士第、分守湖西道参议宣城施闰章为其与妻缪氏之合墓所题碑铭可知,他是宋朝一权贵。此墓重建于乾隆甲申年(公元1764年),在族人的呵护下至今仍耸立在上沛方山胭脂岭(现址: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委会西侧旁30米)。
五世祖贵年公,四世祖思诚之四子。字四箴,南宋·己卯(公元1259年)7月20生,元·庚申(公元1320年)3月13卒。始居蒲溪,系蒲溪、梅渚、涛城、狮树、东坝、时桥、灵墟、虞塘等8村吴氏先祖。
六世祖遇珑公,字鹏远,充转运使发遣官,元·甲寅(公元1314年)9月初10生,明·辛亥(公元1371年)6月初3卒。公始建吴氏祠堂于崇来乡墓侧,匾曰:如见。蒲溪吴氏新祠坐落于村南,祖龙荆山,由辛入脉,坐甲向庚,西山面峙,濑水绕后,在兹公匾曰:一本堂。新建时间未载。祠内大厅之上,原悬有“三让流徽”匾额、节孝官诰匾、世系图等。乾隆24年(公元1759年)又建戏楼,匾曰:观乐楼。祠堂、戏楼总占地约5亩,整个房屋石木结构,雕梁画栋,气势不凡,因年久失修加上文革浩劫,戏楼在1958年拆除,祠堂在1976年拆除重建了小学。无奈此举堪称家族遗产巨大损失,令族人痛心疾首。
江苏溧阳市蒲溪村,解放后设蒲溪乡,现溧阳市上兴镇蒲村村委会(由原蒲村、张家、小杨、城下4个大队合并而成)驻地。原蒲溪自然村,高淳桠溪荆山发脉,地处芝山南麓,东2公里接汤桥集镇,西3公里接高淳桠溪。南渡至桠溪县道从村东南穿过,即将建设的芜湖经高淳至溧阳高速从村北几百米处贯通,芝山、方山之水由北向南通过八支坝蜿蜒注入濑水。地势西高东低,土地肥沃,有田有地,养育了蒲溪吴氏子孙。历史上的蒲溪村最多时有四五千人(阅谱可知,仅乾隆年间第25世、26世蒲溪吴氏男丁均超过500人),面积约有二、三平方公里。近八百年来,吴氏家族一直恪守祖训,遵纪守法,为人淳朴,崇文成风,躬身耕读,人才辈出,不胜枚举。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近期更是祖国近百年来鼎盛时期。值此太平盛世,全国各地皆在纂史编志,氏族修谱,也应运而生。吴氏家乘第九次续修是在1917年,与苏皖两省四县十村合修,因战争、文革等原因,几乎全部毁之一炬。或许是先祖神佑的缘故,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局级离休干部、30世孙万齐公多次自京返乡,几经打听,多方调查,得知宗亲狮树一支家族视宗谱为生命,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全力保护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家谱。于是,在其首倡下,农历2012年年底蒲村各房代表聚众洽议,一呼百应,皆以续修宗谱势在必行。然而狮树宗亲恪守陈规,不愿将谱借出家门,后经蒲溪家乘续修人员多次赴狮树苦口婆心的劝说,最后允诺拍照或复印。于是家乘编委会成员万泰、华来、法庚、保新、树赋、阿正以及建忠(连伯子)夫妇、其新(树清子)并率其公司文员四人冒着严寒驱车抵狮树吴家祠堂为家乘拍照,他们齐心协力,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工作力求精益求精,现大功即成,可谓光宗耀祖、敦本睦族之举。值此贵家乘告竣之际受主编吴树赋之托,拙作为序。愿蒲溪吴氏后辈子孙泽惠祖恩、谨遵祖训、爱国爱家、和睦亲疏、再创辉煌!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施少华
二零一五年元月
(注:作者原籍溧阳上沛,南京大学博士生,研究员,曾受中央组织部委派挂职担任四川省广安市副市长)
.............................................................................
延陵淮阳公吴氏敏公暨四子传略
敏公,字元中,一作元忠,先祖为铁州人(古地名,一说在东北,待考),其先祖有《贞观政要》作者、唐朝著名史学家吴兢等。宋时寓真州(现江苏仪征)。我江苏溧阳【蒲溪(含宜兴官林杨舍村委渔庄)、上宅】、安徽郎溪【梅渚、涛城】、南京高淳【狮树、东坝(吴家村)、后阳(桠溪荷花塘)、时桥(青山)】、安徽当涂【姑孰镇灵墟、虞塘】等10村始祖。我【延陵淮阳公吴氏家乘】记载,敏公为泰伯65世孙,季札47世孙,封淮阳公,季札次子征生(名衍或旸,字禾熹,号征生)46世孙.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生,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卒,享年44岁。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辟雍私试首选。擢浙东学事司干官,迁给事中。勑娶太师蔡京次女(显封为淳国夫人)为妻。北宋钦宗即位(公元1125年),迁知枢密院事,拜少宰(徽宗时改宰相为太宰、少宰)。勅封淮阳郡公。金军入侵时与名将宗泽、李纲、岳飞等统领宋军力战金寇,后因战局变化,顾及社稷安危、百姓福祉,又主和议,与太宰徐处仁意见不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宋官名。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置观文殿大学士,由曾任宰相大臣担任。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示尊宠)、醴泉观使。后出知扬州(今有一说仪征北山寺为敏公所建)。南宋时,知柳州。后来经南宋初宰相范宗尹推荐起知潭州,敏公推辞不就,后负责洞霄宫 (洞宵宫为天下道观统领。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西南的大涤山中峰下大涤洞旁。创建于汉武帝时,唐代弘道元年,奉敕建天柱观;乾宁二年,钱缪改建后称天柱宫;宋大中祥符五年,奉敕改名洞霄宫;宋南渡后,常以去位之宰执大臣提举洞霄宫;元代世祖至元年间,屡经扩建,规模日益壮观。是元代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洞霄宫至正年间毁于兵火,明代洪武初年重建。清代乾隆年间再次焚毁,后唯存方丈室、斗姆及道舍数间,今尚留遗址)。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复任观文殿大学士,为广西、湖南宣抚使后,次年卒于官。
敏公传四子,革、竝、幵、伦。
长子革,字仕达,号义夫,宋钦宗朝官历武功大夫,统制官,宣赞舍人,殿前司都指挥使,靖康2年(公元1127年)3月殁于北宋靖康国难。其后失传待考。
《宋史 列传第十百一十一 忠义吴革传》载:
吴革,字义夫,宋初勋臣吴延祚七世孙。少好学,喜谈兵。再试礼部不中,乃从泾原军镇守西北,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金人南牧,曾率部解辽州之围。使粘罕军庭,揖而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直气劲,坚贞忠烈。粘罕少屈,为追回威胜诸屯兵,授书使归。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吞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诏以为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掳徽钦两帝并太子而去,北宋亡。
帐前都指挥使吴革,不肯屈节异姓,密结内亲事官数百人,谋诛张邦昌,夺还二帝,约期三月八日举事。谋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 “邦昌以七日受册,请亟起事。”遂不暇延伫,即于三月六日,各焚居庐,杀妻子,起义金水门外。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范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革有一子从军,亦同时受刃。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宋史载吴革为华阳人,华阳即岳阳军之改名。
建炎三年,宋高宗责以范琼于靖康国难时擅杀吴革,迎立张邦昌事,赐死范琼。
三子幵,官至朝列大夫,枢密使,宋南渡卒,不能随。其后失传待考。
四子伦,官至参知政事,后护康王南迁,复任益州太守,其后失传待考。
次子竝公护驾南渡后,授从仕郎,徐州通判,后因疾休隐居于江苏溧阳、高淳、溧水交界的芝山、方山一带(时称溧阳邑奉安乡)。娶张氏六太君,继管氏六太君(合葬大栗树下张家墓--祥址待考),其后敏公以下数十世英豪并起,各布一方,繁衍了我溧、郎、淳、涂10村30多世数万吴氏后裔。竝公逝后葬中吴村(祥址待考)。查其他吴氏宗谱考证,在江苏溧阳、高淳、溧水交界还有许多地方的吴氏也是敏公后裔,如高淳的东泗村之应懋公、银林街(今东坝)之应瑞公、大松园(干西)之进孙公、韩城之关孙公、蒋塘之应裕公、荆山之应圣公、溧阳汤桥马村之时富公、芝山之日贵公、邶家边之保孙公、祝德溥之元孙公、后高之寿倡公、下杨之润公,安徽郎溪桃岭之有孙公与我蒲溪显祖公、上沛南缪之文副公、上宅之昇公、狮树之德茂公、上坝之学孙公、后阳之泰寿公、时桥(青山)之佑孙公、安徽郎溪梅渚之隆孙公、郎溪涛城之玙公、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姑孰镇灵墟(旧称舍墟)、虞塘之武祖公均为敏公10世孙。高淳老街吴氏宗祠介绍表明该支吴氏亦为敏公苗裔。
木有本,人有祖。木不培其土,则枝叶无从而茂;水不浚其源,则川流无自而长;人不本乎祖,则子孙无由而盛。然氏族之流派自近而远,迁徙无常,若无以纪之,恐百世后将一脉之传视为途人。先灵有知,能无恫乎?故乘本次续修(2012-2015年)我《延陵淮阳公吴氏家乘(至德堂衍下蒲溪一本堂)》之际录之,以遗我吴氏后人俾其一览,以誌不朽。翼我族人缅怀先祖荣耀,在蒲溪先祖敏公携竝公、琦公、思诚公、贵年公、遇珑公、天助公、秀发公、文灯公、显祖公、荣宗公等冥佑之下,让泰伯、仲雍、季札“三让天下”之至德家风代代相传!愿我族人敬宗睦族,建功立业,荣华富贵!更愿我蒲溪一本堂传人敦厚孚信,品上端方,子孙千亿!
部分参考书目及资料:
1.《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2.《宋史列传》;
3.《延陵淮阳公吴氏家乘》,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修;
4. 其他《吴氏宗谱》等。
敏公31世裔孙(季札77世裔孙、泰伯95世裔孙)树赋 熏沐拜撰
公元2014年7月26日
(此文于2014年8月16日发表在《吴氏在线》吴氏渊源栏目)
.....................................................................
延陵淮阳公--吴敏先祖世系(季札公起)
1 季 札
2 術 衍
3 怡 性
4 远 仕 任
5 岱 岳 峤 友 德
6 霑 露
7 功
8 鐶 鐸
9 涵
10 允 明 允中
11 狥 盛 成
12 策
13 骆 骊
14 轮
15 仪
16 子珍 子 玺
17 鑑
18 汉
19 天锡
20 闑(nie)
21 缓
22 计
23 亭
24 道衡
25 诩
26 之敏
27 暨
28 胄
29 秉义
30 敞
31 兢
32 峦
33 景
34 塤(xun)
35 奉
36 邦策
37 国宾
38 礼
39 大伦
40 安辰
41 競
42 驩
43 成器
44 双
45 汉儒
46 倣
47 敏(宋朝少宰,1089-1132)
48 竝(始迁江苏溧阳高淳溧水交界处方山芝山一带)
蒲溪吴氏四房划分渊源之研究
世系
人数
一房
二房
三房
四房
厥立支
文高德云支
05
1 贵年
06
1 遇珑
07
1 天助
08
1 秀发
09
1 文灯
10
1 显祖
11
1 荣宗
生4子:刚、和(无后)、宏、恒
12
4
1刚
4恒
刚1子:英八;恒1子:英九;宏1子:英十(无20世)
13
3 英八 英九(2子)
英八5子:1杰四2杰五(无16世)3杰八(无27世,立聿良次子修禄,后无传)4杰十二(无17世)5杰十八;
英九2子:次子,琏(无21世)
14
8
1杰四
5杰十八
(6子)
杰十九(4子)
杰四4子:1洪二(无后),2洪三(二房祖)3大四(三房祖)4仁二(大房祖)
15
23
4仁二(大房祖)
2洪三
(2房祖)
3大四
(3房祖)
大六
仁一仁十大一大八仁七
17世:46人18世:62人
19世:110人
20世:143人21世:221人
22世:252人23世:398人
24世:441人26世:529人
27世:550人
28世:302人(不含1917后出生)
16
39 子3:1桂2梓3楩
子1,椿
子4,枢、榆、株、栋
子2,佐、佑
松 乐 虎 相 棣 棠 标 楠 枝 槐 桐
梓:4子,1岫,2峻-28世厥金-29德懋-30万勇-31树赋支,3岐(23世鳌文-31世法庚先祖)4应星;女2,长适张左泉,次适李芝麓
寿山-24志兰-27士魁-开金-30华庆-31国源
27明禄-文节-连生-30纯芝
25昌贵-聿良-修龙-厥立-29贵民
28文高-29玉和;28文福-29德云、玉和
峻:3子,1芝芳(玉祥、彬彬家族祖),2芝盛(宜兴官林渔庄吴优生家族祖),3芝芬;女1,适建平贡元王良臣。
大房渊源推测:12世祖刚公-13世祖英八公-14世祖杰四公-15世祖仁二公,因长兄洪二公无后、次兄洪三公继嗣二房,三兄大四公继嗣三房,故四子仁二公为大房杰四公名下。
二房渊源推测:12世祖和公无后,立兄英八公次子杰五为嗣子,繁衍至15世,又立兄杰四公次子洪三公为嗣子。
三房渊源推测:12世祖宏公生一子,名英十(繁衍至19世后绝),又立杰四公三子大四为嗣。
四房渊源推测:12世祖恒公生一子,名英九,一直繁衍至今杨家棚玉和家族以及上蒲村德云支系;其次子琏公繁衍至20世后绝。立兄英八公五子杰十八公之子大六公为嗣,繁衍至贵民支系。
顶(0) |
踩(0) |
上一篇:古丰吴氏家谱序
下一篇:中潮吴氏族谱序一
努力打造吴氏文化传播核心园地 远口吴氏总祠暨泰伯书院建设构想
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