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梅里古镇_吴氏在线-吴姓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寻根问祖

江苏无锡梅里古镇

2020-10-07  来源:综合 浏览:6776

江苏无锡梅里古镇

     梅里遗址拥有3000多年历史,是重要的商周遗址。泰伯庙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的伯渎河畔,又名泰伯祠、至德祠、让王庙。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因让王位从陕西岐山奔吴至此建勾吴国时的都城。东汉永兴二年(154),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庙。经过历代修建的泰伯庙,是一组群体建筑,庄严辉煌。泰伯三让王位,奔无锡梅里创建吴国,开创吴文化。人们为了纪念泰伯造福江南的业绩,在无锡梅里(今梅村)建泰伯庙,每年正月初九泰伯生日,设有梅里泰伯庙会。这是无锡一年中的第一个庙会,城乡百姓朝拜,盛况空前,历年不衰。人们怀着虔敬的心情,祈望得到泰伯的庇护,所以乡间流传有“正月初九拜泰伯,稻谷多收一二百”的民谣。泰伯庙会在2007年被列为第一批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苏无锡梅里古镇

 梅村位于无锡市东南方,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因让王位从陕西岐山奔吴至此建勾吴国时的都城。公元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这个愿望,就三让王位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现无锡市郊的梅村(也称梅里),开发了广大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吴国,因此梅村也被誉为江南第一古镇。以后姬昌继承了王位,就是赫有名的周文王,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八百年的周朝。

江苏无锡梅里古镇

泰伯到梅村时,这里还是荆蛮之地,泰伯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耕种技术传授给当地的人们,并带领人们开挖了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泰伯港,以后经历代加宽。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条运河还是当地主要的交通渠道。泰伯开发了江南地区后,建立了吴国,以后这里的人民就以国为姓,延续到现在已有120代。现在全国有吴姓居民2400万,海外400多万,他们的祖先就在梅村,有许多人到这里寻根祭祖,纪念和学习他们的祖先泰伯“三让”王位的高尚品德。他们还组织了一些人在泰伯庙中编写吴氏宗谱,也有许多人到这里续家谱。

江苏无锡梅里古镇

梅村古称“蛮村”,因泰伯性喜梅花,曾带领群众广植梅树,陶怡心情,为了纪念泰伯开发“蛮村”的功绩,于是改为梅村。并将镇上伯渎河向南的一条支流称为“梅花港”,港上的桥叫作“梅花桥”,梅花港边的一条街道也叫“梅花街”。

江苏无锡梅里古镇

 泰伯来到无锡荆蛮之地后,为了表示他不再回去继承周太王王位的决心,要和这里的土著居民永远友好地生活在一起,一方面学习和尊重当地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与民同好,“断发纹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另一方面,泰伯把黄河流域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先进经验,传授给荆蛮部落。又总结当地经验,在生产上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种了水稻又种麦子,粮食产量大为增加。同时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改“以堵为疏”,开挖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港和九条文流、河浜,这大大便利了农田灌溉,又发展了交通运输。由于伯渎港的开凿和“九泾”的开挖,梅里一带旱涝无灾,连年丰收。到了唐代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刺史孟简重浚伯渎,改名孟渎,然百世之后,人民但知伯渎,不知有孟渎,由此可见泰伯之功绩在人民群众中的深远影响。泰伯还教民种桑养蚕,饲养鸡鸭猪羊,使江南一带的生产逐渐发达起来。“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就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对当地植桑养蚕的生动描绘。直至现在梅村的蚕桑事业仍然较为发达,著名于世。又传说现在无锡县梅村镇西北的鸭城桥、猪羊巷即是泰伯当年教民饲养禽畜的遗址。

江苏无锡梅里古镇

江苏无锡梅里古镇

0
          0

上一篇:古今地名对照(10)

下一篇:凉伞岩黛简介

我也想在此上传信息资料或寻根>>>


●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请留言

共 0 条留言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